品质来说,歼15的表现堪称完美,良好的底子加上三翼面设计,即便是在气流不稳定的海面上,低速操纵性也依然比我们预想的更好,几乎跟地面模拟时的手感别无二致。”
“尤其在着舰的最后阶段,重型机在灵活性上的不足反而成了优势,飞机不会因为小幅操作或干扰就出现剧烈反应,给了我们更多的修正余地…而相比之下,涡扇10H的动力反馈却非常灵敏,让我们在触舰之前的信心很足。”
见郑辉没有继续下去的意思,林书岩马上接过话题,补充解释道:
“飞机的性能让我们相信,即使没能一次挂上阻拦索,也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加速复飞,没有因为速度不足而坠海的风险。”
“当然,实际着舰比地面模拟难度大很多。”后者用双手比划着,“航母本身的晃动,甲板在视觉上比模拟器小,还有海面反射的乱流…这些都会增加心理压力,但都不算是飞机设计的问题。”
随后,几名飞行员更是轮番开口,把飞机和发动机全都夸了个遍——
这些称赞绝对发自内心,但考虑到众人此时的心情,在表达方面难免有些过于热情。
以至于让两位设计师同志都有些招架不住。
“同志们,同志们,先等一等。”
趁着某个没人出声的当口,罗洋赶紧抬手制止了大家的发言:
“听到你们如此高的评价,我们作为技术人员当然非常欣慰,但还是希望能听到一些更有针对性的反馈…”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王炜开口道:
“我们飞行员这边确实没什么不满意的地方,非要说的话…”
他稍作停顿,然后继续道:
“在地面模拟阶段,指挥调度部门和弹药部门都反馈过,往歼15的2/8号挂点挂载霹雳12或者霹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