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xt_24">这绝对是个爆炸性新闻,足以让那些质疑华夏航天计划只是政治宣传的声音闭嘴。
当然,也足够让正在办公室里跳脚的格瑞西主编闭嘴…
如果任由新闻标题继续这样无节制加码下去,那么讨论范围恐怕很快就要失去控制。
好在除了像凯斯这样的传统记者以外,现场还来了一些更加专业的人士。
比如《自然》杂志的资深科学编辑詹姆斯·威尔逊。
他在一天之前从德国紧急赶到华夏,本来是为ESA的访问代表团打前站,但碰巧赶上了这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孙局长,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在为载人火星任务做准备?”
孙燕来微微一笑:“科学探索是循序渐进的。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对火星环境的认知,为全人类的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基础。“他停顿了一下,然后话锋一转,“当然,如果国际社会有载人火星探测的需求,中国愿意分享这些数据并提供技术支持。”
这是个相当委婉且公式化的回答,不过有经验的人不难从中剖析出真正的答案——
发布会结束后不到两小时,全球各大媒体已经将这一消息传遍世界。
CNN的科技专栏作家在直播中直言不讳:“这可能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太空发现之一,它不仅证实了火星作为'第二地球'的潜力,更展示了华夏在深空探测领域日益增长的实力。”
而在专业科学领域,讨论则更为热烈。
一位署名“红色星球“的用户在的评论区写道:“金属离子层意味着火星大气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活跃,这可能是由于太阳风与残余磁场的相互作用。如果能够找到足够强的局部磁场区域,未来的火星基地将获得天然辐射防护。”
与此同时,美国NASA总部的气氛却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局长查尔斯·博尔顿的办公室里,十几名高级官员围坐在会议桌前,墙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