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和铳管口径之间存在着游隙,所以军队里普遍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尽可能的保持铳管朝上,另外选择直径略大于枪管内径的弹丸,虽然直径较大的弹丸很难用手直接塞入枪管内,但借助自己制作的小木锤或者标配的推弹杆,还是能够较为轻松的将弹丸送入铳管内的。
炮兵也研究出来了一些土方法,比如在装完火药和炮弹以后,往炮管内塞入湿泥,或是稻草加上湿泥,能够增加气密性。
但如果要搞膛线,让弹丸旋转,那就要让弹丸比铳管略大一点,这样发射才能让弹丸嵌入膛线而旋转,但这样装填弹丸会非常的麻烦,因为铳管的尺寸本来就是有差异的,如果弹丸卡住了,火药推不动,那么得到的结果就只有一个——炸膛,这对火铳手来讲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可能眼睛鼻子手指头就都会被炸掉。
所以就有了后装的设计,让弹丸和火药从后面装入铳管,装好后密闭后部然后射击。
这种后装火铳,其实跟近代步枪,在设计造型上的差异,就已经不大了。
但是现在毕竟都是前装的火铳,突然说要设计一款后装的火铳,其实是颠覆所有人的观念的,这跟手机从下半部分实体按键变成一整块屏幕,对用户的冲击,是一个道理。
整体来讲,这是一个颠覆式的设计。
而除了与膛线配套的后装设计,朱雄英的图纸里,还有一部分,画了另一个工匠们一眼看上去不太好理解的东西。
——定装弹。
定装弹就跟用稻草和湿泥巴塞炮管一样,其实雏形随着火器在实战中的应用,已经在明军里产生了,一些比较心灵手巧的火铳手会把一次发射所需的火药、弹丸放置在一张油纸上,然后将油纸卷成纸筒用线绳绑紧两端,使火药和铅弹被纸筒包裹,还可以在纸筒中间再用线绳绑紧一次,用于分离铅弹和火药。
在使用时,这些火铳手只需要取出一枚纸制定装弹,然后用牙咬,在纸制定装弹的尾部撕开一个缺口,将火药从缺口处倒入铳管内,然后再将剩下的纸筒以及纸筒内包裹的铅弹一起囫囵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