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专注。
“诸位师傅,火铳之威,在于其射程与精度,今日欲与诸位探讨的,便是为铳管上膛线,以进一步提升火铳的性能,简而言之,便是在铳管内壁刻出螺旋状纹路,使弹丸在火药推力下旋转飞出,如此既能稳定弹道,又能增加射程。”
朱雄英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并没有因为外表年轻或是不懂行,而被这些匠人在专业领域轻视。
膛线这种东西,这些大师傅其实是知道怎么回事的,因为滑膛铳的弊端,这些人都看得出来。
一般来讲弹丸都是要比铳管小的,但是因为小,因为尺寸差异,所以现在的火铳是没法打准的,哪怕是同样状态,射出去以后的弹丸,都是有很大的随机性的。
而自旋稳定也不是什么高端原理,这玩意墨家在上千年前都玩明白了,所以膛线这种东西肯定是能够辅助弹丸打的更准,因为弹丸发射的时候,有膛线就会高速旋转。
但问题在于,拉膛线会极大的增加火铳的制造耗时和成本。
不久,一位中年匠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殿下,此图甚妙,但有一问,若要为铳管上膛线,恐需特制之工具,不知殿下可有此等工具?”
大师傅中,另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者微微上前一步,他恭敬地行了一礼,缓缓开口:“殿下,膛线之技,必能大增火铳之射程与精准度,只是,如何实施,还需细细琢磨。”
这话说的委婉。
不过工匠们,显然都有顾虑。
朱雄英微微点头,对他们的见解表示赞赏:“两位所言极是,不过以后自然会有专门用来拉膛线的机器,现在的想法,就是按照这些要求,先在现有的基础上,考虑和设计下一代的火铳。”
后装发射,其实跟膛线的设计,是配套的。
前装发射有很多弊端,比如铳口朝下时,受重力影响的弹丸和火药很容易从铳管内滚落,造成哑火,毕竟弹丸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