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权获得股份,而斡脱们既是职业经理人也是小股东,而元朝统治者们通过泉府司所管理的翰脱高利贷以及海外贸易获取了巨额的财富,这些对巩固元朝的统治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朱雄英继续道:“只不过,大明不会如大元一般,给他们过大的权力,否则如果海外贸易都由这些大商人掌控的话,那么对于以后的发展其实是不利的。”
说罢,朱雄英瞄了一眼,周围的人尤其是内廷的人离他们都很远,才继续道:“内廷的宦官必然贪墨狂妄,但毕竟是攀附着皇权这棵大树的。”
单独交给外面的商人,不放心,单独交给内廷,更不放心,但用内廷来先期主导,却相对安全一些,毕竟在洪武朝,内廷被朱元璋通过杀戮已经驯化的相当温顺了,权宦是没有的,更没有什么知名的大太监。
当然了,要是交给外廷的文官,那这件事情就更遭了.毕竟贪官污吏,那基本上是贪婪没有上限,道德也没有下限的。
而且,这里其实有个反常识的道理,那就是内廷在这方面,其实效果没那么差,在明代,最被文官诟病的,就是明宅宗万历,但除了张居正十年改革打下的基础和存下来的家底以外,万历自己派出宦官去开矿设厂搞钱的效果其实相当不错,但因为触犯了文官集团的利益,所以被骂的狗血淋头,而后来的明匠宗和明吊宗倒是不派太监去地方管钱了,倒是不被骂,可问题是朝廷也没钱了,一开始还能花万历攒下来的钱,可后来内帑没了,国库更是能跑老鼠,朝廷没有钱就镇压不了流寇更抵御不了建奴,最后也只能自挂东南枝了事。
所以,宦官虽然弊端很多,但只要分权足够,未尝不可以用,但单独用文官,文官则会贪墨,单独用商人,商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犹豫地卖国。
傅友文点了点头,朱雄英的这个思维模式,他非常欣赏。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如果朱雄英非常信任宦官,认为只有宦官可信,或者非常信任文官,认为文官各个清正廉洁,那才是幼稚。
接下来,两人又聊了聊以后的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