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班做出来的这两台保温箱其实还有个缺陷——没有备用电源。
一旦遭遇停电,温度、湿度就没法控制了,可能会对保温箱里的早产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对此,科研班的同学提出过用电瓶或手摇发电机提供紧急供电的设想,但被唐植桐给否了。
眼下的四九城,虽然普通百姓家里时常停电或限电,但医院是在保障供电名单上的,可以排除断电的可能。
要说为保温箱提供紧急供电,那也得是针对其他供电不稳定的城市。
唐植桐将这个问题一同让科研班的同学编写在使用手册上,打算交给后面的生产单位去解决。
办完交接,唐植桐骑上自行车慢悠悠的前往史家胡同。
一路上,唐植桐都在琢磨如何跟苗小琴沟通孵化器的事。
勤劳的中国百姓其实在古代就掌握了人工孵化技术,北方一般用火炕,中部地区用缸,南方地区用木桶。
纯纯的人工,里面一点黑科技都没有,温度、湿度及何时给蛋翻面完全依靠个人经验,就成功率来说,不见得比老母鸡高。
这种做法虽然比母禽的效率要高,但一个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哑蛋”,老百姓称之为“毛蛋”,也有人称其为“活珠子”。
活珠子作为食材的时间并不长,据说起源于晚清时的南京地区,爱吃的人奉为圭臬,不爱吃的人连多看一眼都觉得恶心。
唐植桐觉得能发明这种吃法的人肯定是个修仙者,而且是个邪修,正常人谁吃这玩意??
不管怎么说,发明这种吃法也算功劳一件,起码解决了人工孵化失败后如何处理“哑蛋”的难题,算是没有浪费蛋白质。
“小琴姐,我们科研班有位同学受保温箱的启发,决定试着做一个禽类孵化器…”唐植桐将孵化器的基本原理和功效给苗小琴做了详细描述,最后才道明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