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983的理由。
而且总工说得对,都到1983了,离2000甚至更高还远么?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又笑着摇了摇头,自己还是贪心啊,从200炉垂直爬升到接近2000炉,自己居然用上了“只能”这个词。
“走,我们去京钢厂看看。把高振东也叫上?”
“嗯,我们去看看,不过高振东同志工作也忙,这种事情是不是就不打扰他了?”叫不叫高振东,高振东都在那里,谁也忽视不了。
“嗯…你说得也有道理。走,我们先去京钢厂看看!”对于高振东,领导也是秉承着“能不打扰就不打扰”的想法,他肩膀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
正在三分厂工作的高振东不知道,自己无意中达成了一项“无处不在”的成就。
“…通过高委员的指导,我们获得了全新的整套的转炉耐火砖设计,并且加入了溅渣护壁、湿法喷补等新的工艺技术,应用到二号转炉的改进中,取得了极为明显…显著…惊人的效果…”
负责汇报的范厂长,用了好几个词,都觉得差点儿意思,最终勉为其难的选择了“惊人”这个词,此时此刻,他深深的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到底是几个意思。
听取汇报的十七机部领导和总工都笑了起来,他们理解范厂长的感受。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开展高委员要求的顶底复吹、负能量炼钢等新技术的研究,现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效果,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将这些新技术投入到炼钢生产中,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能耗…”
还有新技术,这个汇报听得十七机部两位领导同志一脸的惊喜。
虽然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就是高振东想要在转炉上搞点新花样,而且相关的好几个课题申请也是部里批下去的。但是转炉炉龄改造的成果实在是太过耀眼,让他们下意识的以为,京钢厂曾经报上来的那些以高振东为带头人的课题,都是围绕着转炉炉龄这一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