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伪造不说,仅仅是想伪造一套天衣无缝的生产维护记录,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生产不仅仅是在记录表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炼钢一炉那么简单。
这和他们消耗的能源、原料、矿石,出产的钢产量甚至倾倒的炉渣等等,都必须环环相扣,没那么容易伪造。
而且这里面有高振东杵在里面,京钢厂的同志就算是再想乱放卫星,也绝不会在有高振东参与的课题里面放,众所周知,振东同志参与的课题,从上到下哪一级不是盯得死死的?甚至不止是部委内部,部委外部的有关单位也盯得紧着呢。
几相印证,这个数据,板上钉钉,不会有问题!
领导激动得背着手,在办公室走来走去,嘴里不停的喃喃自语。
“2000炉,2000炉啊!从800到2000,是什么概念?是什么样的突破?振东同志干得漂亮。”
虽然落地是京钢厂的同志在落地,但是领导和总工心里有数,这个事情吧,还得是靠人振东同志,要不然一号炉同样是今年投产,炉龄才200上下。就算是京钢厂的同志吃了仙丹,脑袋突然开窍,这么短的时间仅仅靠他们自己,也绝无可能把炉龄从200提高到近2000!
“1983!1983!可惜,可惜,要是再多17炉多好!”9块9毛9和10块钱,区别还是很大的嘛。
总工听见这话,笑了起来:“领导,人不能太贪心啊…而且这只是初步试验,2000这个数字,不是什么问题的。”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高振东采用的技术原型,炉龄试验结果是2800多炉,这也就是现在的技术环境比十多年后要差不少,而且京钢厂也是第一次上这些技术,很多地方还不完善,否则这个数据还要高不少。
领导也笑了起来:“哈哈哈,是啊,贪心了贪心了,要不得哟。我们还是要按照科学规律来办事情。”
他相信京钢厂的同志,对于上2000的心情比他要急迫得多,既然“只能”到1983,那说明就有必须止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