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才能高瞻远瞩,透过事物的表相看到本质。经过这次来自生活的磨砺,尽管没有一次与老师联系并寻求帮助,但从老师先前的教诲中寻找到完整答案,不仅度过了家庭经济危机,还使自身人格和道德修养实现了巨大提升。
梅兰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他不相信神通和鬼怪精灵。一直认为这些都是无稽之谈,都是统治阶层为了自身利益委托代言人编造的故事。对周围人说妙谈玄、装神弄鬼非常反感,认为这是在新时代开历史的倒车,愚弄世人。
他这次之所以火速赶来五马渡广场与大家汇合,首先是想与镜水老师一行人当面叙旧,以表感激之情。再者前一日刚从司马睿做琅玡王的山东青州地界返回,冥冥之中感觉也要到其称帝的地方去看一看,也许能够寻找到一些所谓的灵感。
他带着疑惑跟大家一起来到了南京之行最后一个景点——中山码头。乘轮渡横渡长江,半个小时左右原路返回。一边跟老师和大家谈笑风生,一边尽情领略江上画廊。真是“烟波浩瀚泻九天,不知扬子去何年?”
同时,梅兰感到江面上百舸千帆,又如万马奔腾。从司马睿“衣冠南渡”保全中华文明的血脉,到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之地中山码头(当时称下关码头),半个多时辰仿佛穿越了1700年。历史的发展也和现实中轮渡往返一样总是回到原点,最终的得与失全部清零,留下的是这个过程中对国家、社会和整个历史发展进步做出的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贡献,而不是罄竹难书、遗恨千古的罪恶。
这时候,梅兰仿佛解开了“五马渡江,一马化龙”的疑惑:无需纠结于马和龙带来的表相。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没有对错优劣高低之分。既然司马睿在情势危机之下避难于五胡,迁都于建康,从此南蛮之地繁荣如中原,中华文明传承至今不怠,就是对历史发展的功绩。至于说后来甘于偏安一隅、掣肘于祖逖北伐,失去了收复中原的最好时机,则另当别论。
“衣冠南渡”和《南京条约》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劫难,都是随时可以中断中华文明的历史关键点,需要有识有志之士站出来捍卫荣耀。
这半个多时辰地往返和随想,1700年地穿越也是在提醒一行人:面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重任,都要随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接续奋斗。
经过“驽马化龙”的故事与老师先前的教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