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也成为了后人眼中的‘沉疴’,那孤也为后人走出了一条‘不可再踏上’的错路,可以为千秋作警示!”
——但将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大概也就是这样一种气魄,让崔肃在那一刻,毫不犹豫地,折服在了她的一腔“孤勇”之下。
这世间,怎么会有像她这样的人呢?
崔肃其实想不明白,当然,他觉得这世上,大概也没多少人能想明白吧。
这个梦要耗费掉的,岂止是她一个人的“一辈子”。
值得吗?
至少,她觉得值得,自己觉得值得。
那就够了。
第72章 “去追寻小僧的缘法,小僧的劫数……
丁船头在运河上做了十几年漕运, 他的船通运南北货物,多以米粮、药材为主。
为了方便做生意,他还把自己八岁的儿子也一起拎在船上, 丁娃儿在他爹爹装货、卸货的时候,就坐在一边的船头上甩着两只小黑脚, 一二一二地数着来回搬货的漕工。
突然丁娃儿看见人群里走过来一个身穿青色僧袍的年轻僧人, 手上缠着一串白色的菩提佛珠, 丁船头原本将东家的货物都装好了,扭头却看见有个僧人站在船边上,身上背着个大竹箱, 那竹箱上头支棱出两根竹竿,撑着遮阳防雨的油布,后头还挂着一个竹篾斗笠。
最奇的是,他的油布小篷上,还窝着两只相互依偎的银团子,仔细一看,居然是两只温驯的小鸟。
他连忙双手合十道:“小师父,我们这还没到午点,没有斋饭施给师父。”
僧人笑道:“不是来讨斋饭的。”
荣枯单手掐着佛珠行礼道:“小僧问了许多船家, 说近几日只有施主的船是往威州方向去的,所以撞着胆子来问问, 能不能搭载小僧一程。”
祀部批下文书的时候已经迟了,荣枯原本的过所缺了几页, 于是祀部的官员便重新给他发放了一份过所, 方便他在大周境内行走。
这么一耽搁,原先一批前往威州的商船便在荣枯离开报恩寺之前便出发了,荣枯扑了个空, 要等下一批又要三个月后,所以便亲自跑到渡口来碰运气。
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