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合葬归。山川不可望,文物尽成非。[r6]
国丧期间,一切都沉寂下来。仿佛长安与洛阳也死了。仿佛山川与河流也死了。
当然,有一个人除外。
武三思此时不甚悲伤,反而一点闲不下来。他再次进谏,要求贬谪神龙政变的五王。太子的女婿王同皎看不下去,密谋趁着皇帝扶灵回长安[r7] 的空隙,找人刺杀武三思。谁能料到,他竟然败在了好心,好心碰巧收留下被贬的宋之问。宋之问[r8] 不是善茬,眼见着皇帝打压功臣扶植武家,立马向武三思告密。武三思哪能放过这好机会,添油加醋,说王同皎谋废韦后,想佣兵逼迫皇帝。
不久王同皎被斩首,此事牵连大批功臣,当然也包括五王。
五王再次被贬,武三思却仍不满足。功臣没有趁早结果三思,给了他翻盘的机会,那么三思不会再给他们机会了。前车之鉴依稀还在眼前,不赶尽杀绝敌人,只有等着被赶尽杀绝。
为此,武三思不惜自污。事实上,他也就想得出这样的方法。“天津桥匿名信案”被一手炮制出来——在洛阳的天津桥上,命人张贴上传单。其上详细描绘宫闱秘事,写他如何与韦皇后翻云覆雨,颠鸾倒凤,共登极乐。其文绘声绘色,画面跃然纸上,见者无不面红耳赤,口干舌燥。一时间天津桥观者如堵,水泄不通,行人议论纷纷。识字的讲给不识字的,眉飞色舞,吐沫星子乱飞。
很快传单被下令焚毁,可这段传奇仍旧散落在民间。它的抄本更是金贵,直卖到五十文一张。富家公子们四处寻求门道,鬼鬼祟祟地找人私下交易,好像在贩官府严禁的盐铁一般。一时间洛阳纸贵。
文末的最后一句是:皇后给国家丢脸,危害社稷,不如废掉算了!
武三思指着这句话对李显说:一定是功臣们做的,他们与我和皇后有仇,用这种下流行径泼脏水。李显派人追查一番,果然是千里之外的五王所为。实在太嚣张了,在贬所仍不消停,居然cao纵党羽来洛阳诬陷大唐的武司空!这也罢了,把皇帝的绿帽子弄得人尽皆知,还有没有做臣子的样子,眼中有没有敬畏,他李显威严何在!
流放岭南吧。
在李显的默许下,武三思派出一位御史,去流放地一一结果五人。张柬之和崔玄暐年纪大了,没等御史到来,因为南方的瘴疠,幸运地提早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