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攻所致,又觉惭恨,当下脸上忽阴忽晴,颜『色』几变,半晌方问道:"李将军近况如何?"
二哥道:"二月中旬,吴三桂、赵布泰等『逼』近永昌,李将军命明姑娘保护永历帝先行撤退,自己留下对抗强敌,在磨盘山设伏。这本来是条瓮中捉鳖的好计,无奈大理寺卿卢桂生这个叛徒竟然通风报信,致使李将军用计不成,反损失大半,倒便宜了吴三桂那条老狗!"
吴应熊听了,益发面红心跳,一来他与红颜同仇敌忾,不禁为李定国的战败而叹息;另一面听说父亲安全脱逃,又不能不感到庆幸;三则当面听到二哥骂父亲为"老狗",又是尴尬又是难堪,勉强应道:"我听说郑成功、张煌言于六月里兴师北上,进兵江南以牵制清军,朝廷屡败后,皇上曾下令亲征,因为太后和诸位大臣阻止方改变成议,朝廷近日严令追查江南各府州县官员迎降郑成功者,株连极广。"
二哥见他神『色』黯然,言辞闪烁,不禁错会意思,嗫嚅道:"应公子果然消息灵通,明姑娘也知所请为难,特地让我转告你,筹集粮款非一日之功,如果处境不便,不必勉强,更不必急在一时……"
吴应熊不待二哥说完,赶紧道:"我不是为这个烦恼,为义军筹集粮款乃我大明子民份内之事,小弟既便倾家『荡』产亦不敢辞,只是烽火四起,路途遥远,音讯难通,小弟惟恐粮草不能准确送达,贻误良机。"
二哥道:"公子只管筹措,我这里另想办法,半月后咱们还在这里碰面,会齐了一起往南去。明姑娘口信里说,永历帝如今移驻者梗,结庐而居,群臣也都自备竹木,结宇聚处,编竹为城。缅人虽相待甚恭,却断绝内外消息,防犯甚严。这次明姑娘能够送信出来,实是费了许多功夫。料想我们送饷入缅,也非易事。公子若不便亲身前往,便交与我也是一样的。"
二人商议已定,吴应熊告辞别去,一路思索用个什么理由向朝廷告假。忽想起学士府就在前边不远处,洪承畴日前以眼病乞休,现正解任回京调理,不如前往请安,顺便探听些南边战况。早在洪承畴将董鄂假冒洪妍献给皇上那日起,吴应熊就怀疑他们父女已经相认,不然董鄂妃何以得知当年顺治在盛京与洪妍初见的情形,以至毫不怀疑她就是洪妍呢?或许就是洪妍向父亲推荐了董氏,并让她冒充自己进京面圣,为反清复明效力的。至于她们的联系方式,一定有着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