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滚动轴承的结构并不复杂,好处也并不难理解,关键还是在于能否批量生产强度合适的轴承套与滚珠或者滚柱。
目前除了各类战车、重载马车外,水力器械大规模发展,转动部件衔接处的磨擦与损耗,已经成为限制京襄工造进一步发展、闭上眼睛都无法忽略的一个瓶颈问题。
徐怀推动中西数理交融,突然将一部分兴趣转到天文历学上,司空府很多人都不以为意,但轴承的试制,却吸引内部极大的关注,各个部门也是不厌其烦的出人出力,两年间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甚至很早就拿出大量的试制品进行检验。
在世人都期待能早日还都汴梁,期待司空府能进一步对河东、关陕发动收复作战,直至彻底收复沦陷敌手多年的故土之时,徐怀却将主要精力投在世人所不屑的奇技淫巧之术上,襄阳那边当然有很多人不解。
绍隆十一年元月,鱼梁洲铁桥的三十二组桥墩正式建成,两侧的大堤挖开,十数艘大船驻泊在桥墩之间,上千匠工站在甲板上、桥墩上,将一只只巨大的、动辄数千斤、上万斤重的钢铁构件吊上桥墩进行铆接组装——那一颗颗巨大的铆钉也是在桥墩之间拿火炉加热半融化,镶嵌入不同的构件孔洞之中锻打固定。
徐怀这时才再次来到襄阳东郊的汉水之畔,饶有兴致的看着鱼梁洲铁桥如火如荼的修建现场。
虽说京襄的工造体系还太简陋、粗糙,但是能亲眼目睹鱼梁洲铁桥建设,还是他一手推动,胸臆间自有一股豪情荡漾:
他所创造的,终究是世人所莫及的……
第二百五十九章 长堤
在筑堤排干河水的鱼梁洲东水道之中,三十二组巨型石砌桥墩,最高一组的桥墩高近十二丈,每组船型桥墩厚达两丈、阔六丈,宛如一樽樽庞然巨物矗立于河道之中。
桥墩顶部预埋大型的承托钢铁构件,然后将一根根重逾两千斤、长逾六丈的槽型钢铁件,与承托构件进行铆接,形成铁桥的基座,在基座之上铆装纵横交错的拱形结构,才是真正的桥身。
铁桥的结构看似简单,简单得就像是搭积木,但工造司与泌阳府衙为造鱼梁州铁桥常年维持征募两千辎兵、匠工,在关键节点施工时曾多次征募过上万辎兵、民夫参与建造。
虽说后续的桥身铆装要快速一些,但等铁桥真正建成,总计耗时也要超过三年,耗用铁料高达六百万斤。
之所以耗用如此巨量的铁料,一方面是提高桥梁自身的结构强度与承载力,同时总重如此之巨的铁构件压在桥墩上,也能令桥墩更加的稳固,确保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