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得也很好,基本都是上田,亩收很高。如此一来,禁军士卒的小日子其实是很不错的,无怪乎别人削尖了脑袋想进来。
除了军及家人耕作的三十亩上田外,禁军家庭还有一项重要收入,那就是日益兴起的乡村手工业一一多半和战争有关。
「陛下给十营新军发放军资后,洛阳武库要补缺。」邵雍说道:「我捞了个麸袋买卖,一共两千条,会做不?」
董乐更无奈了,道:「吴公何忧?禁军将士哪个没有麸袋?有时候坏了,就自己缝补。遗失了,便找人重做一个。还是韦皮麸袋吗?」
「韦」就是经过加工后较为柔韧的皮,如「韦编三绝」就是用韦皮编连起来的竹简。
「革」同样是加工过的皮,但较为坚硬,做成革带后可束衣。
平民百姓一般用韦带束衣,有「布衣韦带」的说法,皮带上也没饰品,比较朴素,体现了等级划分。官员则用革带,后汉时预备当官的读书人也用革带,如周磐「乃解韦带,
就孝廉之举」。
因为韦皮较为柔韧,是一种非常好的装随身食品的器具。
大梁禁军现在越来越正规,装备越来越先进,麸袋人手一个,容积四斗五升,可缠在身上,行军征战时供五天食用。
听到董乐问是不是韦皮麸袋后,邵雍立刻说道:「自然是韦皮,洛阳武库里都是好货。朝廷要得急,将作监忙不过来,我接了两千个,你们村做四百个,如何?韦皮、针线之类,明日有人送来。麸袋二月初我来收。」
「一个给几钱?」董乐问道。
「十钱。」
「也罢,我就知会一下。」董乐说道。
「之前做的鞘套抓紧了,正月底我就要。」邵雍又道。
董乐无语,只能点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