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 然后姚大夫送过来的忍冬, 早早就等候在门外的阿城,还有陈老的儿子陈醒, 万掌柜的小孙子万福生。
闻丞安自己都觉得惨兮兮, 不过苏礼对此却并不意外, 毕竟只是刚开张的一个书院,能有这么多学生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闻丞安又不是什么当世大儒,并没有太多能够吸引别人将孩子送过来学习的名声。
除了闻晏和徐至之外, 其余的四个孩子也都是相熟之人送过来的,而且都还是右院的学生。
*
考校功课的时候,苏礼的视线不由地落到了闻丞安使用的启蒙教材上。
这和他启蒙用的完全不一样!不过苏礼还记得正事儿,没有打断。
只是静静地站在闻丞安的身边,听着孩子们或是流利或是磕磕巴巴的背诵。
而在考校的过程里, 苏礼又不由得对这个叫做徐至的少年刮目相看。
他自己本身就是少年天才,但仍旧为徐至此时的年纪和学识而震惊。
所以,对于教导出来如此天才的闻丞安,不由得更加佩服。
闻丞安丝毫不知道苏礼的心理活动,因为此时的他正在心里发出和苏礼一样的感慨!
所以,闻丞安对于苏礼的毛遂自荐十分惊喜,毕竟就他自己那仅仅考到了秀才的学识,此时已经不太够用了。
*
而对于学习百工的孩子而言,闻丞安对于他们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基本上只要能认会写,可以读懂文言文就可以了。
就好像前不久闻丞安才从他处得来的一卷《农书》,其上总结了许多前人的经验,包括沤肥、草木灰等物的使用。
然而,因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大字都不识一个,自然也就看不懂这些书上写的东西了,而真正能读懂的读书人,又几乎不会去看这些书。
所以,这一部《农书》虽然被编纂了出来,但是流传度极低。
不过现在有了雕版,书籍的印刷不成问题,但是印刷出来农人看不懂还是白搭!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扫盲!
不会写锦绣文章不要紧,关键是要认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