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是残缺的,这句话她总挂在嘴边,背后衍生出一套精细的理论。人与生俱来残缺,因而需要形而上的偶像,需要爱情和奉献,需要让心上的残缺被填补;可也正是需要,让它们成了不可能的事,在需要的面纱下,信仰背离全心全意,降格为不得不尔的妥协,缚上功利与实用的枷锁。就像必须吃喝拉撒,必须有精神的寄托。可信仰本该高尚得多,不是吗?
她是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映荷。我入学,正好是她第一年教书。我猜到她有对象,她也看出至少在男女之事上,我比同龄的男生早熟,知道我听得懂她那段话在说什么。
我喜欢的人有男朋友,怎么办?纵知道那些所谓的朋友只会竖起耳朵八卦对方是谁,是不是他认识的,相貌身材如何。他们的想象力还不到那人的年龄也许比我大很多,也给不出任何可靠的建议。只是我忍不住倾诉,也不想放弃,她只是有交往的对象而已,又不是已婚,何况结婚了也可以离。
我经常在课上肆无忌惮地打量她,直到她看往我的方向总要叁思。遇到尴尬的冷场,却最喜欢点我起来回答问题。我言不对心地乱说一气,想的全是你害羞的样子真可爱。也许某天会将真实的想法脱口而出,我担忧又期待着。语文成绩不差,只有作文总是离题,叁十八分往下。她经常把我叫去单独辅导,聊着聊着,就扯到其他的事上。
譬如同一张试卷关于奥斯曼帝国的阅读,提到15世纪一幅记录诸多历史信息的细密画,我想起帕慕克的小说,便问她里面的一段话,作者说,在法兰西的绘画中,我们的结果是走出画框外;在无限延伸的中国绘画,我们的结果是永远困入其中;可是在这之间,坚守风格的细密画里,结果是抵达安拉俯视我们的位置;这个地方在哪里呢?画里还是画外,恰好在朦胧的边线上?
她没有直接回答我的疑问,却是眼睛一亮,轻拍我的肩道,你也看帕慕克啊!还以为他冷得像极圈。
我不由自主地低头笑,脸开始发红发烫。那时,这是和女生说话常有的反应,未曾想对她也不例外。她开心,我也莫名地开心起来,垂眼又看被她做满记号的答卷,却只想把它抛在一边,继续道,以前真没想到,小说竟然可以这样写。异域风情的冲击。他是细密画家,竟然用文风重现了旧日细密画的画风。笔下盘出根茎粗壮的沙漠玫瑰,孤立在东西向长道的边缘,旷野里,烈焰般的回旋重瓣,咬破就滴血不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