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还在房子旁边栽种了一些果树和杨树——这是我们村世代相传的规矩,果树是为了充饥,杨树是为了做棺木。小小的村子养育了世代勤劳的村民,善良的伯伯叔叔们一直都在耕种着房子旁边的农田,他们不过问政治,于世无争,一心把子女抚养成人,这就是他们一辈子最大的成就了。到了后来,经济大潮冲击了全中国,也冲击了小山村,村民们开始把自己栽种的水果和蔬菜挑到市场出售,一分钱一分钱地攒积着子女昂贵的学费。年轻人们不甘心一辈子就靠种田生活,他们依靠着高速公路,搞了各种经营,虽然不能挣到什么钱,却满足了年轻的渴望。
顺着流过我们村子的小河,还有许许多多的小村子,小河水就这样养育了许许多多勤劳的中国农民。如今政府说要在茶山建造垃圾场,几乎就是要这些村子的农民的命!垃圾场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利益,因为整个城市的垃圾都会倒在垃圾场里,所以政府要牺牲一部分人,这些农民就成了牺牲品。农民在政府中没有替他们说话的‘高层’,他们无力对抗政府人大的决定,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式抵制政府——上茶山!这几乎是中国五千年来农民抵抗政府最原始的方式,揭竿而起,扎寨为营。
“你们村好美啊!好多树林啊!”宁感慨道。“是啊!只是不知道在垃圾场建成之后,这里的树木还能不能活成。”我在老家停了车,要带着宁到村子里到处走走。“飞,干嘛不锁住门?”宁突然问我,指着虚掩着门,对我说道。“不用锁门的,白天只要虚掩一下就行了。”我对宁说,“你看看周围的房子,都只是虚掩着门而已。”“不怕被偷东西吗?”宁奇怪地问道。“这里是小山村,不是大城市,没有必要提防这么多。我在这里长大的,还没有听过白天要锁门的,走吧,我带你到处走走,看看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恩。”
“我家和大伯家都住在下屋,爷爷和叔叔住在上屋,我家对面就是大伯家。”我指着对面的房子对宁说,“这是我们村子的习惯,两兄弟住在一起,在同一大堂里供奉着祖先的灵位。”我推开大伯家的门,叫了几声大伯,都没有回答,看来都在为茶山的事情去忙了。
我和宁走下小山包,不一会儿就到了小河边。“飞,这条小河就是从茶山流出来的吗?”宁偏着头问我。“是啊!你看,这就是小河上的小水坝啦!”我跑到小水坝前,对宁叫起来。在小水坝上正在刷洗的几个妇女都朝我看过来。我定眼一看她们,都是村里的婶婶们,我赶紧向她们问好。几个婶婶看见我带着一个女孩子在村里玩,都向我们笑起来,调戏我道:“飞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