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场帝即位时,隋可是历史上相当富庶的国家之一。隋结束了南北朝的战乱,和平满布天下,国库中也装满了财宝。即使杨帝在建设了大运河、广建了数百座豪华的离宫、以数万人的车队数度出巡、花了大量珠宝在无数的美女身上后,国库依然有余,甚至还得以两度减税。
反观金国,虽然在和未定下和平条约后,金每年可以获得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然而,这样的岁贡却不足以成为国家财政的全部。
为什么呢?因为当初金兵恣意破坏、掠夺,致使黄河流域的生产力相当低下;接着,熙宗、完颜亮连着两代的失政,也都压迫着金的国库。
初期以治世闻名的君主,末期却变成暴君的例子并不少见,只不过,连着两代都是这样,倒是不常见。
金人要想统治人数较多的汉民族当然不容易,更何况,汉人的文化又较高、经济又较丰,在在都把征服者给比了下去。他们的征服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还是趁着中华帝国的腐败之际,一战而胜,占领了繁荣的都市和肥沃的田园,而后方才发现,到底是要如这土地上的人民一般来进行统治好呢?还是如同自己原来的部族一般生活好呢?这个问题确实难以论断。
最好的方法是在行政技术上任用汉人官僚,由他们来进行实务。全国初期就是这样成功的,由北方边境的汉族知识分子协力治国;而待进人中原,单单的山林野夫已经无法管理广土众民了!
不过,新兴的金王朝倒是出了不少有能之士,他们从改革国家制度着手,让原先简单的部族国家摇身一变而成为中华帝国的正统王朝。大太子宗干就是实行这个大事业的人员之一。他是二太子宗望和四太子宗迅的兄长,也是太祖皇帝的长男,由于他的母亲并非正式的妃子,因而没有继承帝位的资格,但他并不怨恨,反而以国家为重出任宰相。他和另一名汉人,也就是辅助他的大臣韩企先,立下了金的大部分国家制度。只不过这分功绩,在十年的混乱和失政之后,完全复归于无。
“古来大兵大役者未以民怨沸腾而丧国身亡者无”
这是清代史家赵翼的记载。自古以来,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权力者,最后多是因为引起人民的怒火而使国家和自己灭亡的。但为何这些当权者却又不断地重复这样的愚行呢?赵翼笔下的怒气历历可见:权力者是不会从历史中学会教训的!
金国的治安因此不断恶化,叛乱四起,在南边,有汉民族的农民起柒反抗官吏;而在北边,则有契丹族的反叛。契丹,就是以前北方的辽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