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的,第一回 抛头露面,我还有点不好意思吆喝,结果发现根本不用喊,北行下市早,好多人五点多从市场出来,全都在小摊子上买晚饭回家吃,摆摊的再多,也没有下市的商贩多,一会功夫就把我的小车围满了,光切皮、拌皮、找钱都忙不过来,哪有功夫不好意思去。”徐大姐一高兴,嗓门格外大,甄珍耳朵被喊得嗡嗡响。
曹大哥爱吃米皮,卖的也是米皮,脸上皱纹舒展,“我原本以为米皮不好卖,好些人好奇买了一份在原地蹲着就开吃,吃完全都说好,说我这个米皮从来没吃过,味道香得很。”
不光凉皮,拌菜也很受欢迎,雨菲家租住的地方开火不方便,雨菲mama听甄珍的建议专做凉拌菜,在北行卖日用品的街区摆摊,在那边做小生意的女的多,见她的拌菜可以自选,还能配着面筋,现场凉拌,健康清爽还不长rou,都很感兴趣,拿过去的三十斤拌菜半个小时就卖光了。
大家生意好,甄珍也很高兴,鼓励道:“昨天试水不错,你们今天可以加大货量,夏天出货快,争取挣几个月好钱。”
“你说得对,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人的思路一旦被打开,一通百通,不需要甄珍指导生意经,他们都是产业工人出身,最了解分工合作的优势。擅长熬辣椒油的就专门熬辣椒油,擅长蒸皮子的,就只蒸皮子。
连家人也全部发动起来,十家人之所以过得艰难,有因为房子拖累的,有因为再就业的单位困难发不出资的,还有几家像第一个来找活的大姐那样,另一半因为身体原因丧失了部分劳动力。
各家把自己家能派出来的劳动力都列出来,肾不好的家属可以坐在床上帮忙选米,筛选调味料。
徐大姐的爱人因为工伤断了一条腿,腿使不上力,但他上半身有劲,她家住一楼,搬货方便,让他负责磨米。
这样的分工下,大家效率也提高了,现在物价不高,凉皮售价一块,拌菜也卖得便宜,但摆摊没有成本,蔬菜、大米、白面的成本同样低,卖一份能挣四毛钱,甄珍教出来的徒弟,卖的东西味道好,口碑好,回头客就多,一个晚上多的时候能卖一百多份,卖得好一周能挣上三百块钱。
这帐谁都会算,这样下来,一个月岂不是能挣一千多?比在厂子上班时挣得多一倍,这在以前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
雨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