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愿转移,又不愿投奔亲戚者可官兵强行将其带离,转移至山上寺庙、道观。
若有人闹事……”
萧吟语气一顿,面色肃整地道,“可武力以镇压之。”
谢瑾白眸中闪过一抹暗芒。
不愧是日后那个被沧岚近乎神化的国师,果是运筹帷幄,思虑周全。
唐时茂听后,亦是吃了一惊。
他是真真真正为萧吟所表现出的才情所惊讶到了。
一个小小都水司监丞,竟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想出这般成熟可行的建议。
当然,更令唐时茂惊讶的,还是谢瑾白过人的识人之才。
他方才仔细观察过谢怀瑜的神色,对于萧监丞所言,这位谢巡按未曾流露半分惊讶。
说明谢怀瑜对萧监丞怀有十分之信心,认定他定能给出解决此番困境的法子。
萧凤吟也确是未负其所望。
萧凤吟是块璞玉。
他身为淳安知府多年,却让萧凤吟这块璞玉蒙尘至今。
如今,谢怀瑜俨然成了拭玉之人。
这位有着东启第一才子之称的大才子,眼略确是非同一般。
寥寥数语,萧凤吟便彻底俘获了唐时茂的赞赏。
他不由将身子前倾,追问道,“如此,依萧监丞见,何时转移城中百姓为宜?”
转移百姓的时间十分关键。
不可太早动员百姓转移,那么多人,即便是山上寺庙、道观众多,届时亦势必会人满为患。
那么多人挤在一起,时间长了,衣、食、住、行都会成为问题,容易引发暴动。
更不宜过晚,万一在洪水来临之前,百姓没能及时转移,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萧吟陷入了沉思。
何时转移城中百姓为宜确实是个难题。
他非水龙王,不知堤坝何时会溃堤。
不知那滔天洪水何时会来,又如何能把握那个最佳转移城中百姓的时机?
一时间,两人被何时转移城中百姓这个这个问题给难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