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这一区域的陶器制造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此地的陶瓷产业越做越大。
先是从利物浦港运来的东方瓷,各工坊通过仿造或创新再制造本地瓷,从此瓷器也渐入英国寻常人家。
这次前往瓷都,主要查探慈善公墓的创建者赫尔曼。弄清分尸人选择这块废弃墓地,是否与赫尔曼有关。
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比如赫尔曼曾经营的东方远洋贸易,是否对分尸人造成过什么影响。
踏入瓷都,天上满布浓雾。
一望而去此处密密麻麻地分布着高耸烟囱,黑灰雾气源源不断从陶瓷窑高耸的排气口中排放出来。
若不是人声鼎沸,来来往往的瓷厂工人不时出没,都有种来到某种世界末日的错觉。
且说委托人威尔逊回购项链后,对特伦特河畔斯托克做了一番粗略调查。
虽然他给的资料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但联络上的当地百事通肯特仅消息还算灵通。
在给出药材与瓷器两个关键点后,肯特花了几天查到早就消失在商界名单上的赫尔曼。
赫尔曼三十多岁来到瓷都,一开始并没本钱做瓷器生意。只趁着远洋贸易兴起,和搞瓷器的人合作,他贩运一些东方的药材。
搞了十几年后积累了一些资金,也改投贩运瓷器,一度收入颇丰。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一批专供贵族的瓷器,遭遇了海上风暴。这批贵货的血本无归,导致资金链断裂,让赫尔曼深陷财政危机。
那时,赫尔曼也曾试图转型,想走低成本地自建瓷窑烧瓷,但遗憾的是未能研发出新品赚钱,他就走到生命尽头。
赫尔曼没有子嗣,死前已经破产,最后名下仅存一家废弃的小瓷窑作坊。
而想通过他找到与分尸者的关系,只能碰一碰运气,看看废作坊留下了些什么。
“是这里。”
歇洛克推开了生锈的大门。
往里走,一路蛛网成堆,积灰表明很久没有人来过,就连作坊的烟囱也塌了一半。
二十年前,赫尔曼因肺病死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