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广告。而当他父母发现他一个月就能挣5万块以后,就都辞职在家,四处带着孩子全国赶场拍广告,有时候夏天拍冬装,一拍就是六、七个小时。因为从小浸染在好吃懒做的父母教育中,又很少有机会去学校,胡杨杨已经成为了一个如他父母一般势力而虚荣的人,17岁的时候,为了艺考,又回到挂名的高中冲刺文化课,但他很难融入班集体,遭受到校园冷暴力,在各方压力下,胡杨杨得了神经性厌食症,他开始偷偷地催吐,即使已经瘦得像纸片人了,依然觉得自己不够瘦,而他父母在老家靠着胡杨杨赚的钱,吃吃喝喝、打打牌,对儿子的处境一无所知。故事的结尾,他在绝望中自杀了。
杨星宇听完陆鸣的阐述,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说道:“我觉得这个故事的框架不错,但只有一个人物显得太单薄,需要再增加新角色补充空白。”
陆鸣想了一会儿,说道:“现在只有胡杨杨一个角色,最后故事是以悲剧收尾的,如果再加一个女性角色,可能比较常规的做法是改成一个互相救赎的故事。”
杨星宇拿出一张空白的A4纸,记录对话中的要点,并询问道:“陆鸣,你介意改一下故事的最终走向吗?如果把主角设置为胡杨杨和他父母,双线进行,通过插叙补充童年经历,那刻画的主题就是破碎的童年记忆和被割裂的亲子关系,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也有很多可以深挖的点。但我可能更倾向于简略交代他和父母的关系,加入一个女性角色作为他生命中的一道光,把故事引向暖色调,最后让故事停在他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与生活和解的方式。”
陆鸣点了点头,眉头微皱道:“不过这样的话,厌食症就不是一个主要探讨的话题了,我这个故事最开始就是想要向大众介绍厌食症的概念。其实厌食症常见于年轻女性,很多人都是在非健康的减肥过程中患上神经性厌食症的,包括催吐、断食等极端手段的危害性,很多小姑娘是不了解的,我希望能通过这个短片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厌食症一旦确诊,那就是一种需要专业医疗手段介入的精神疾病,而不是什么‘你自己多吃点’就能好的小问题。”
杨星宇皱眉思考了一段时间,然后说道:“我在编剧本的时候,可以保留厌食症为主要话题,表现胡杨杨完整的人物成长线,这样也可以达到科普一些厌食症现状的目的。”
陆鸣同意了这样的剧本方案,把他提前搜集的资料交给了杨星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