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凡回到公司,推开休息室的门的时候,就看到陆鸣一个人搬了张椅子,坐在休息室中间,低着头,轻声念叨着什么。
陆鸣想得入神,都没有注意到他的到来,他凑近一些,听到什么“先生”、“车把”、“碎了块玻璃”。
横亘于两人之间的是两年左右的疏离带来的隔阂,原本见面的场景应该很尴尬。
但陆鸣总是有本事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教你忘了生气,孙思凡心想,他总是这样的,不那么讲道理。
陆鸣失忆了,他没有,他原原本本地经历了他们逐渐疏远的过程。
其实孙思凡没想明白陆鸣谈恋爱和他们之间的友情有什么关系,也不知道为什么单飞以后,四人群里总是很安静。
15岁左右的时候,孙思凡很信任陆鸣,也很亲近他,生活里有些什么新鲜事,都会第一时间分享给陆鸣,心里有什么隐秘的想法,除了自己暗自嘀咕,就是悄悄告诉陆鸣。
孙思凡是上海人,但公司在北京,他父母由于工作的关系,也没法搬到北京照顾他,从15岁开始,他就是一个长期离家的状态。因为他总是很沉默,所以一般人也看不出他的情绪波动,但他心里有时候也会想家,这时候他看到陆鸣,心里就会好受一点。
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陆鸣也是如此,想到这儿,就感到些许安慰。有一个境遇相似的同伴在身边总是令人倍感宽慰。
陆鸣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不声不响的闷葫芦,少言寡语,十分内敛,甚至比他更夸张,熟了以后,才稍微有点少年人的样子,偶尔也会开开玩笑。
他们后来形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挺喜欢陆鸣这个人的,喜欢他的安静,他的分寸感和他沉稳的气质。
年少成名,他们的经历很特殊,外人很难理解,这让他们仿佛置身一座孤岛,和其他人或自愿、或被动地形成了一定距离,无法真正互相理解,这势必会导致他们抱团取暖,成为好友。
孙思凡想:这可能是旁人眼中他们成为朋友的理由。这是一部分事实,但不是全部真相。真相是即使他们没有出道,没有早早相遇,如果自己还是有幸遇到陆鸣,他依然愿意和他做朋友。
陆鸣总是很有分寸感,会敏感察觉周围人的异动,适时地给予关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