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这么傻。
真要说出去了,这两块大洋还是不是他的,可就真说不一定了!
要知道,干他们这行可都是要托庇于帮会的,否则就别想安安稳稳的讨口子,所以普通人想在租界讨生活,只有两条路,要么就老老实实交保护费,要么就干脆成为帮会。
贾三上有老下有小,自然不愿意加入帮会过那种打打杀杀的生活,便只能老老实实在青红帮为他划定的区域内干苦力,同时每月按时足额上缴保护费。
按照青红帮订下的规矩,贾三每个月要交纳3角小洋的保护费,这里的3角小洋可以理解为0.3块银元,如果兑换成铜板的话,大概在150枚—200枚之间。
其实早在民国初年,也即20世纪初,铜元的购买力还是相对可观的,这个时期,一枚银元可兑换128枚至140枚的铜板,往往七八枚铜板就能让一家三口吃上一顿不错的午餐。
那时节,寻常百姓之家一般生活所用的都是铜元,能够用银角和银元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但令人遗憾的是,到了三十年代后,铜币的购买力开始大幅下滑,为了稳定经济,湖南、四川、北京、山东等各省开始在最低面额为10文的铜板的基础上又铸造了20文铜板。
但就是这种20文面值的铜板,此时也需要230枚至300枚,才能换取一块现大洋了,由此可见,当时通货膨胀已经到了何种田地。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等到了民国末年,铜元的价值就更是一落千丈、堪称断崖式暴跌,一度沦落到500至600枚才能换取一枚现大洋的地步。
而贾三,就很不幸的处在了这个铜元最不值钱的时代。
想他辛辛苦苦拉一趟车,也不过就挣个2至3枚铜元,结果青红帮光每个月光抽头就多达一两百铜元,说是敲骨吸髓也不为过。
可偏偏青红帮给他划定的揽客区域又是消费能力严重欠缺的低级里弄,有时候他即便是蹲上一整天,也未见得能够做成一两单的生意。
这样的日子要是过多了,一个月下来,他顶多也就勉强缴纳个保护费,想要养家糊口却是千难万难。
青红帮却不管这么多,每个月该上缴的费用那是一分都不能少。
没办法,为了维持生计,贾三一家只能不断变卖家产,可他们贾家在逃难之前也只是普通人家,又能有多少家底可供变卖呢?
就算手头上有几件祖辈赖以传家的金银首饰,当初为了能在租界站稳脚跟,也一早就变卖掉了,哪里还能存到现在?
迫于生计,家中等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