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风结婚,他们兄弟俩就各自单干了。
海浪也有个帮手,是他们村里出来的,要说起来,其实还是个熟人,这就是当年傻乎乎给他们指点了鱼塘的光头。他比海浪大一点,早早就不念书开始下地了,后来改革开放出来做力工。
海浪是在鹏城遇见他的,他过的挺艰苦的,一来二去熟悉起来。他就跟着海浪来省城了。与其在工地搬砖,自然还是在海浪这边更好,海浪也不亏待人,小光头也是个实诚人,俩人挺处得来。
几年的功夫明明很短,但是每个人都有变化。
像是许桃桃的这些小伙伴,基本都算是过的很好的。在这个万元户还很稀罕的年代,他们可以说各个都有六位数的身价。说到底也是这个时代能够造就人,只要大胆一点,可能就会走出一片天。也许不至于做成什么巨富首富的,但是有钱那是一定得了。
而这几个也都是打小儿就踏实的,也能听进去别人的建议,自然不会过得差。
当然,他们过得好,村里人也未见得过得不好。
像是大房的真真,她就在县里开了一家服装店,当时开店的时候是纠结了无数次,再三下定决心的。可是开了之后才知道,这是真的赚钱。
一年的功夫,她就直接买了铺子,现在已经买了两间铺子了。
她没读过很多书,也不像旁人懂的那么多,但是她就想着,家里这些聪明的念大学的孩子都买房子,那她也得买。而且,她也受老一辈儿的思想影响,老一辈儿的,都觉得有个房子才是稳妥。
所以他们夫妻在县里买了铺子之后,已经攒钱定了市里的铺子了,紧跟着,就打算往市里走。
与他们几乎一样想法的是许朗的两个jiejie,他们也是见识到了人家赚钱的容易,自己蠢,就可以跟着聪敏人学。别看村里不少人离开了,但是这倒是让村里人挺高兴的。
他们走了,造纸厂的工作就让出来了。
就会有更多的人可以进入造纸厂工作,城里的大厂也许受到巨大冲击,但是他们这边的小厂反倒是莫名的苟了下来。月月开工资,竟然还挺好。
袁知青当年选择留在当地,其实很多人都是不能理解的,许多外村的知青都觉得他蠢死了。但是现在看来,他这一步棋,那是一点也没有走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