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福也。何安立于他身后,缓缓开口道。
当年,我初遇范相,为之心折也。只是, 人生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后来便也就罢了。只是,宴儿,我知道你是个沉稳内敛的性子,若到那一日,好好过吧。永平帝转身,看向身旁这个神色自若,却又隐隐含着几分悲悯之意的孩子,心中突然就淡定了,困扰了自己那么多年的事情,也终究该有个找落了。
至于兄弟几个,也都需要你看照。二哥心大,却忠义,三哥聪慧敏捷至于四哥,他还小,你也无须和他计较。说到这里,永平帝又叹了口气,轻声道,做个闲王,又怎么不好。我朝,不似前朝,争纷不断,必受其乱。富贵在天,生死有命,位高而责重,有时候,我在想,若是我只是个闲王永平帝的目光越来越缥缈,仿佛回到了当年,他在家中听到朝中郑太后选择了他的时候,父早死,已识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但依稀有那么几分少年的轻狂。
初为帝时,胸中抱负,如烈火,如巨波,燃烧着,翻腾着,炽热无比,又得贤才知己,遂奋发而向上。
无数个日夜,听他之语,学治国之道,谋求一个机会。然而,还是错了呀。
错的太深,错的太晚,只能追悔莫及,不曾相见相识。
英君贤相,早就再也不是了。他如今待去了后,又有何声名。也许,这几年来,恐是随了他们的意,倒是不会过分追究了。
元宵过了,科举将至,又是一阵忙活的时候了。永平帝恍惚出声道。
望着盛世烟火,忽然就想起当年,夜游灯市,嬉嬉闹闹,见得他那严谨之名的太傅,与朋友游玩赏灯,言笑晏晏。
原来,竟是已经二十四年了。
那年,朝中传来远在灵州的他的死讯。据说那日他骑了头驴,行走在乡间,忽地停下,悠悠对天一笑,只说了句未曾悔矣!未曾悔矣!。后突然恍惚无知,遂被家人寻了回去,晚上长叹一声后,便去了。
他竟是这样就去了,死亡原来就如此的简单。
远处,正宰同平章事于真,副宰参知政事温如成随着几个一同入宴的大臣们,互有交谈,谈及元宵,竟是互相提议做起诗词以助兴。
席间众人多是科举一路考上来的,起初晋朝科举沿袭前朝制度,重诗赋墨义,但很快士大夫们便发现这样的取士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