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起来。
两百块啊,现在外面好多厂工人上一个月的班都挣不到两百块呢,他们保底竟然也有两百!
“好,现在开始举手。”江海潮不给大家反反复复犹犹豫豫的机会,她自己就是个急性子,“其他厂房的工人也通知一声。截止到今晚,人要定下来。来晚了就算了。”
她肯这么大手笔,是因为她必须得培养自己的销售队伍了。
稳定的队伍才能带来稳定的收益,她不能永远只靠自己和小伙伴们兼职,那局限性太大,不利于扩大生产销售规模。
至于这些人行不行?嗐,都没开始动手干,天晓得水平如何。她两年前第一次去江口卖菜的时候,甚至连秤都不晓得带一个,只能让买菜的人直接上手抓。
练练不也就练出来了嚒。
“我!”终于有人第一个举手,“我姨爹在王家店(镇)中学当老师。”
“ok!”江海潮痛快安排,“王家店就归你推销了。你再问问你姨爹,他还有什么亲朋好友在其他学校。”
不用她吩咐,杨桃已经麻利地拿起一张联络单送到这位哥哥手上。
江海潮瞅了眼提要求:“你别一个人跑,你喊你家大人陪你一块去。”
厂里爆发出哄笑,那位新鲜上马的推销员哥哥脸“腾”的一下红了。他今年初中毕业,在他自己看来,早就是完完全全的大人了。
哪里还需要大人带?
江海潮却一本正经:“你们一看就是学生,人家学校领导也觉得你们是小孩。没家长带着人家不信任。听我的,错不了。”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害怕他们出去跑的时候会被拐掉啊。
到时候小姐姐卖到山里或者被强逼着沦为失足妇女,小哥哥叫人抓去黑砖窑黑煤窑,那她罪过可大了。
老工人赶紧表态支持小老板:“对对对,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毛都没长齐,人家哪个理你?表瞎搞。”
有人开头,后面便顺畅多了。主要是年轻人们也没干过销售,尚未受过生活的毒打,对未来充满希望,一颗颗心都跃跃欲试的,很愿意去长长见识。
于是你家三孃孃家的大伯子在横岗初中当校工,我家四婶婶的娘家堂姐是合水县县中的老师,反正一气儿说下来,全市5个县,108个镇竟然多多少少都有点人脉关系。
哪怕没关系的,只要联系上他们端学校饭碗的亲戚,怎么也能扯上关系。
谁让老师们基本都是从本市的师范学校毕业的呢,要么同学要么校友。只要你有恒心钻,总能架起熟人的桥梁。
江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