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陶惠的遭遇,旁人最多说句真可怜,而亲友们最多也是嘴上安慰一下,只有自己的亲生母亲,是打心底里心疼陶惠的。
陶姥姥心疼女儿一个人拉扯着小外孙,日子过得太过艰辛了,所以拿出自己唯一的陪嫁玉镯子,换了钱给陶惠家买了个十岁大的丫头。
这是陶姥姥唯一的心善,想着小丫头能帮陶惠干点活,减轻陶惠的一点负担,等小丫头大了以后,再给小外孙原主当媳妇。
这样,陶惠将来的一桩大事也就能了了。
而那个小丫头,就算原主的童养媳文晓秋。
文晓秋本来是个大户人家的孩子,后来家里的人犯了事儿,被朝廷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文小秋跟家里的女眷一起被流放到了边疆苦寒之地。
流放的路上,其艰苦心酸更不必说,死的死,病的病,还得面对衙役的敲诈和恐吓。
本来抄家的时候,财物都被抄去了,就剩了一点贴身的首饰,也一路上打点了衙役。
但是衙役还不满意,看到身无分文的女眷们有了主意,把文小秋卖给了牙婆。
被贩卖后的文小秋,辗转到了陶姥姥所在的乡村,后来被陶姥姥买下来。
文小秋虽然年纪尚幼,但知道自己被好人家买了,不用去那种龌龊肮脏之地了,所以对慈祥的陶姥姥充满了感激之情,当陶姥姥让她给陶惠家当童养媳时,文小秋也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因为文小秋知道,是陶姥姥将自己救出火海,她唯有好好侍奉陶惠和原主,才算是报答了陶姥姥的救命之恩。
对于聪明乖巧,勤奋踏实,而且还识得几个字的文小秋,陶惠是一百个满意,而且看年纪尚幼的文小秋模样也周正,长大了必定是个美人坯子。
给自己儿子找个这样的儿媳妇,虽然年纪大了七岁,但也不失为一桩美好的姻缘。
所以,对于文小秋,陶惠也是非常宠爱和照顾。
按照陶惠的心愿,现在日子虽然艰难,但是等原主长大以后,也就幸福美满了。
可是,世事又哪能尽随人意……
陶姥姥花钱给陶惠买文小秋的事儿,是陶姥姥背着众人做的,她不敢把这件事儿宣扬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