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在公众眼前,犯罪分子当然有可能总结出什么鬼‘反查缉手册’,而“蝈蝈”的工作方法肯定是绝密的,我似乎不太可能通过“合法”的手段查到“蝈蝈”的身份和下落。
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美国中央情报局最著名的局长胡佛有过一句名言:“所有的情报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于公开报道……”顿时信心大振;
不久,我又在网上看到胡佛的情报伙伴,著名的双面间谍,007的原型,德国人波波夫同样有一句名言:“要使自己在风险丛生中幸存下来,最好还是不要太认真对待生活为好。”我的情绪骤然又一落千丈。
我不知道,我对寻找“蝈蝈”这件事情是不是太较真了?自己处心积虑打探一位公安边防部队“卧底”侦查员的身份和下落,是不是违法?是不是犯罪?会不会有危险?会不会受到惩罚?
而且我可以清晰地意识到,我正在做的,也许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我没有想到,我竟然真的能够找到这只“蝈蝈”,并且与他四目相对,坐在昆明翠湖边的这个茶室里,晚风清凉,缓缓讲述自己的故事。
那已经是2014年6月的一个夜晚了,距离我们在北京那唯一的一次相处,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
“你是不可能找到我的。”“蝈蝈”固执地说。
“可我就是找到了你,现在,我就坐在你的对面,看着你,这难道不是真的?”我突然感到委屈。
“蝈蝈”的质疑宛如巨大的潮水,而我的心脏就是那海岸上的礁石,被海浪扑打得千疮百孔。
2014年6月,我们重逢的那个夏夜,“蝈蝈”的目光有一瞬的迟疑,有一丝丝退缩,然而只是一瞬,他的眼睛再次如星光一般清澈。
他的目光让我相信,在这个人心浮动的时代,他不仅是一个能“静”下来的人,他还是一个永远不会认输的人——哪怕是面对一个对他一见钟情,继而一发不可收拾,花了三年的时间,洗心革面,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打捞一颗珍珠,终于找到了他的女人。
“也许你只是恰好碰上了我!”他说。
“那就是上天赐给我的缘份!”我回答得无比坚定。
我看到他张了张嘴,又张了张嘴。
我听不到他吐出任何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