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救驾,以几乎丧失一条腿的代价换来了承袭父爵的荣耀和京营节度使一职,此后京营节度使就被皇上从北静郡王手中收回,改由忠心臣子担任。然而在先皇时代,贾代善独得圣心,一下做了几十年,直到去世,一直都是先皇眼中的宠臣,就连今上刚登基时,也对贾代善多有倚重,甚至在他去世后,只凭一本遗折就赏了他半点儿功名也无的小儿子以额外主事的身份入部学习。而四王中的最后一位,西宁郡王一脉则常年驻守在军事要塞平安州。
相比另外三王时不时的就可以出现在皇上面前,无论是封赏还是升官都很方便,又因着身负王爵,人脉也广,一向混得如鱼得水。唯有西宁郡王,因为常年都在边疆,京中的王府根本就是摆设,儿孙们也仅有每一代的嫡长子可以世袭郡王爵位,而不能像其他王爷那样,有机会替自己其他的儿孙们要个爵位或是官职,西宁一脉早就对此怀恨在心。最终叛变的导火索则是今上从十年前开始逐步收回兵权来巩固中央集权,夺取了他们最后引以为傲的资本。
虽然西宁郡王心里清楚,异姓王不管在哪朝哪代都会受到皇帝的猜忌,也知道无论祖上有多大的功绩,狡兔死、走狗烹都会是他们不变的命运。可是,为什么要从他开刀?他们一脉世世代代驻守在这苦寒之地,没有功劳也该有苦劳吧?可皇上要立威,第一个就是剥去他的面子。他不甘心!
只是,再怎么不情愿,西宁郡王也不得不和朝廷派驻平安州的守备逐渐交接权利。孰料,就在这期间,京中传来消息,三大郡王抱成团进行抵抗,其中北静郡王早在几十年前就被皇上收回了手上的京营虎符,可架不住他拉拢了许多世家大族,这些人帮助南安、东平两王轮番在御前大讲其祖先的劳苦功高,又不住的吹捧皇上的仁慈宽厚和知人善用,结果,削藩集权竟然被他们搅和的不了了之了。而西宁郡王却已经交出了手中大半的兵权再收不回来了,所保留下的仅有自己一个空头王爵。可怜他的大儿子,早已年过20,可别说爵位,到现在朝廷连个世子都没封。照这么下去,有朝一日,他过世了,说不定连西宁郡王这个封号也要被收回了。(爵位不是谁都能继承的,必须是朝廷认可的世子才可以在前代去世后承爵,而世子不一定是长子,只是大多数时候都是嫡长子而已。如果有爵位的父亲去世了,而皇上却一直不给他的儿子们封世子,那么这个爵位就会被收回,有的时候能降级赏给他的某个儿子,而有时候干脆就指派某个宗室子弟过继承爵,那么这个爵位就会回到皇族的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