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也可以礼到人不到。徐北乔当下放下画板,起身坐到办公桌前,开了电脑,在google上输入三个字——“丰亦鑫”。
隔了两条街的丰氏百货总部,董事长的办公室里,丰亦鑫坐在沙发上,对面是丰毅和丰黎。丰毅端正地静静坐着,看着老爷子翻弄百货和地产的报表,丰黎则靠着沙发懒散的姿态,有些无聊地看看丰亦鑫严肃庄重的办公室,窗外是中环林立的高楼。丰黎看着,眼睛眯起来。
“开一家百货容易,让一家百货永葆青春,很难。”丰亦鑫看完了百货的资料,往茶几上一扔,“香港百货这么多,怎么才能让丰氏成为一家几代人都喜爱的购物地点,并且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觉得过时?”
丰毅顶着丰亦鑫看过来的严肃目光,说,“所以我们有一个大致的规划,除了现有的5间百货保持原有的风格,新开的这家百货可以在针对的目标人群上下点功夫。调整一下商品的品牌,做出百货的特色。在内地,也有商团在同一个商圈连开三家百货都保持盈利的例子,最近的两间距离不超过200米,走的就是区分品牌和消费人群的路线。”
丰亦鑫表情依旧严肃,“这不是新鲜事了。”
“得到过验证的经验比新鲜更加可贵。”丰毅说,“丰氏的主要客源不是来自全球的旅行者,重要的还是抓住本土消费者的心。”
丰亦鑫没有笑,但表情有所缓和,“你们先讨论出一个方案来。”说着转向丰黎,“囤了那么多块地,打算怎么开发?”
丰亦鑫说的是明辉地产在内地的动作。丰黎转过头来,闲闲地说,“能怎么开发?不过就是逐一开发。”
丰亦鑫刚刚顺过来的气息又有些郁结,“做生意是拍脑袋吗?”
丰黎对丰亦鑫的怒气并不害怕,“爹地啊!内地的政策还不明朗,地先买着,以后的走向还要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