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郑和微微眯眼,天子明令船队寻访海外无主之地,既有中原之人在此,事情或大有可为。
虽说肩负友好使命,不愿引起其他番邦误会,然今日之事必须找出主使者,讨个说法。
郑和怎么想,其他人并不十分清楚。
但受到某只蝴蝶翅膀的影响,自此时起,历史已悄然发生了改变。
本来 “以和为贵,友谊第一”,实行“金钱外交”的郑和船队,奉行的宗旨变成了“友谊要有,利益更要有,金钱外交照旧,送出去的要加倍赚回来”。
不管爪哇岛上的岛民出于何种原因,何种目的袭击了郑和船队,杀死了船队人员都是不争的事实。
岛上管事的,必须要担起责任,赔礼,赔钱,赔偿土地。
至于被明军料理的岛民,船队上下均表示,此为正当防卫。
死在明军手里的岛民是船队人员的数倍?眼皮一翻,谁让此岛的蛮人如此不自量力,胆大包天,自己找死。
言及此处,不必郑和王景弘出面,甚至不用船队中的文官开口,几个文吏就能驳斥得对方哑口无言。
这就是文明人和野蛮人的区别。
进一步发展大明的文化教育事业,很是必须。
确定了下一步计划,郑和宣布散会。
宝船放下小舟,文武各回各船。
丁千户没急着走,而是将孟清和令他寻药一事禀告了郑和。
临行之前,孟清和告知丁千户,一应行事,皆不必隐瞒。
“适当借助他人之力,未为不可。此为利国利民之事,无不可告人之处。”孟清和能同锦衣卫交朋友,自是以心怀坦荡的形象示人。以他对郑和的了解,听闻此事,郑公公定会第一时间发现其中的关窍。
甭管怎么说,两人也算半个师兄弟,不看僧面看佛面,借着道衍的关系,郑和终究会帮忙。
过了这些年,孟某人不会再试图挣扎费力,和道衍划清界限。知道他和沈瑄的关系之后,永乐帝都没咔嚓了他,叫道衍一声师傅,被灭掉的可能更小。
脑门已经被打上“佞幸”的印子,加盖一个“宦官之友”的大戳,也算不得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