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永乐帝不经内阁,直接下达中旨,许大宁制造火炮。
北京兵仗局总领太监白彦回接到天子密令,亲点十数名工匠,星夜前往大宁,进驻大宁杂造局,同定国公一同督造新式火炮。
大宁杂造局大使和副使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被召集的工匠熟手更是丝毫不敢懈怠。
兴宁伯明言,天子对新式火炮十分重视,谁敢在这个时候出问题,一家老小乃至于全族都要吃挂落。
因边军急需大量火雷,北京军器局正忙得不可开交,暂时无暇同兵仗局一争高下,只等火炮造出来再说。
与此同时,朱高煦借巡边之机造访大宁,目的只有一个,要刀。
大宁造出的长刀极其锋利,对战中,甚至能砍断鞑子手里的弯刀。
来大宁之前,朱高煦回了一趟宣府,和朱高燧商量一番,先后给在南京的老爹写了两封声情并茂的书信。朱棣的回信很快,朱高煦得了准信,立刻带人来了大宁。
有了老爹批准,言官想参他也找不着罪名。
离开驻地,老爹准的。
敲诈……不对,请兴宁伯帮忙,也是老爹准的。
看着一身英武,行为却着实无赖的汉王,孟清和咬牙,再咬牙,最终也没能把人撵出去。
“殿下,五百把长刀委实太多,最多只能一百。”
“不能通融一下?”
“不是臣不通融,的确是办不到。”孟清和摇摇头,“殿下也看到了,大宁杂造局目前是什么情形。大都忙着制造火炮,只有倭人工坊里还在铸造,一百把,已经是极限了。”
朱高煦皱眉,人手不足?大宁杂造局里本该只有这点工匠吧?
孟清和叹息,掰着手指计算,“杂造局里的工匠,殿下和赵王殿下分别要走一批,陛下又下旨调出部分充北京兵仗局。前些日子,北京军器局也要人,连师傅带徒弟,不下二十余。”
朱高煦摸摸鼻子,不出声了。
孟清和继续诉苦,“大宁本就军户多,民户少,匠户也少。其他卫所,旬日还有补员,大宁却是只出不进。尤其是匠户,臣到大宁时,有不下三百户,熟手亦有不少,如今,怕是连一百户都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