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
首页

_分节阅读_341

决心,回京之后,想办法拖住这些大食人,甭管是大食的海船还是在大食人在海上辨别方向的能力,对大明的船队都是大有裨益。

大明的造船技术极高,也有辨别方向的工具,但航海经验却比不上大食人。

技术总是不嫌多的。

固步自封是傻子才会干的事,活到老学到老才是为人做事的根本。

最显著的例子,大宁杂造局。

从火雷,战车,到可观百里之外的千里眼,每样拿出来,都足以让世人惊叹。尤其郑和手中的千里眼,天子第一次见到,也是震惊不已。

“兴宁伯果非常人。”

此等神奇之物,于战时,可观敌情,到了海上,更是用途极大。

大宁只进献了三支千里眼,一支在郑和手里,另外两支都被妥善收藏,魏国公开口要,皇帝都没给。

若不是天子发话,兴宁伯和大宁杂造局怕是没有安生日子过了。

魏国公,成国公,信安伯,武阳侯,加上各边镇守,知道千里眼的用途,就是抢,也要抢来一个、“兴宁伯为何不多造几支?只这些,如何不让人心急?”

孟清和也很无奈。

他压根没想玩什么饥饿销售,全因条件所限,制造单筒望远镜的材料和人工都需要相当大的成本。水晶镜片都是工匠手工打磨,没有机器,也没有成熟的技术,一切只能靠工匠自己摸索,能赶在郑和出海前做出成品,已经让孟清和十足惊叹。

毕竟,他不是工科出身,望远镜的用处他知道,至于凹透镜凸透镜,测距对焦,小孔成像等问题,在脑子里剩下的不过几个模糊的概念,绞尽脑汁也只能对工匠说出个大概、凭借一张简陋到极点的图纸,几句模棱两可的描述,就能把单筒望远镜做出来,明朝工匠的研发精神和高超的技术,就两个字可以形容,犀利!

孟清和制造望远镜的目的是为航海,永乐帝更多联想到的是军事用途。

为技术保密,沈瑄被暂调大宁,朱高燧从开原平调宣府,朱高煦从田里走出,率领一千骑兵和三千步卒巡视宣府兴和等地。武城侯王聪与同安侯火真,更是领兵轮换在边塞遛弯,警惕鞑子的游骑和探子。

明朝在大宁等地的连番调动,很快引起了邻居的注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

热门推荐: 站外搜索 前往无广告地址

相关小说

还君明珠 历史 /
还君明珠
小小小二
" 要是漱芳斋下棋那一夜,乾隆把紫薇享用了,会发生什么呢? 纯属瞎扯,自娱自...
114237字05-01
一姐[古穿今] 历史 /
一姐[古穿今]
柠柒
" 文案: 喜欢吹唢呐敲大鼓的武功高手商夏穿越了监狱里。 这个世界,以法律...
1147887字05-16
爱就要深入浅出(重回18) 历史 /
爱就要深入浅出(重回18)
要吃五花肉
  1vN NPH没收费没收费没收费!!重要的事说三遍!!不用订阅全书!!那是...
155867字09-26
深度补习(1v1 ) 历史 /
深度补习(1v1 )
知妤
80398字07-03
从鱼 历史 /
从鱼
春溪笛晓
115670字09-23
窈娘 历史 /
窈娘
春未绿
114020字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