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给覆盖了。要不然让这专家一找,再拿个脚印比对比对,他媳妇儿就暴露了。
席牧不知道,这个案件在当地警方的档案里成了一个谜,刑侦专家是个精益求精的,对于怎么也找不到救火英雄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在很多场合下谈起过这个案例。搞的后来人们再提起这个案例,关注的不是退役军犬的忠诚灵敏,不是部队官兵的反应迅速,反而是这个神秘的幕后英雄。此事件甚至荣登某些玄幻网站的神秘事件榜单,成功地帮网站刷了许多流量。
北北曾经在很多年后偶尔看到这个案例,怎么看怎么觉得眼熟,回家跟徐灵灵一说,惹得夫妻俩大笑不已。
北北一直和爸爸mama在东北生活到了六岁才不得不回了北京,那个时候,席牧已经是正营级的军官了。
早在北北三岁的时候,家里人就开始催促徐灵灵带北北回北京,用的借口是北北该上幼儿园了。
席牧立刻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回去,列举了北北在徐灵灵的教育下每天的学习日常,认字、学英语、唱歌、跳舞、写大字、画画、户外游戏等等不一而足。中心思想就一个,他儿子跟着mama,比在幼儿园里学到的东西多得多。
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话说的那叫一个恳切,例子举得那叫一个详细,就连每周的菜单都列了一份,生怕他媳妇儿立场不坚定,被家里人说服了,带着儿子跑了。
姥爷戴上老花镜,愣是花了一个小时,才把一封信给看完,把姥姥在旁边急的不行,你赶紧跟我说说,小牧说什么了?北北什么时候才回来啊?可想死我了。
不回来啊?这个臭小子!
为了安慰老人家思念重外孙子的心情,也是为了让老人家放心,徐灵灵抽出时间来,带着北北回了一趟北京。住了不到半个月,就被席牧一天一个电话催了回去。
太姥爷太姥姥爷爷奶奶全加起来,也没能留住北北,只争取到了每年至少回北京住半个月的权益。徐灵灵没意见,正好可以到北京买点儿东西补补物资。席牧也没意见,半个月还成,还能尝尝小别胜新婚的美好滋味。
结果到了北北六岁的时候,席牧就享受不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了,北北得回北京上小学。
县城的教学质量在当地算是好的,可跟北京还是没法比。这回家里人下了决心,任凭席牧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