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大大缩减,必须想办法鼓励生育,让人口增长上去。”
太上皇点了点头,道:“不错,如果人口不增加,对国祚并非好事。第二件呢。”
“回陛下,其二,就是土地。”
“嗯?”
“陛下,大行皇帝要改革,要实施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其原因,也无非是绝大多数的土地集中在豪强之手,众多的百姓没有土地也找不到其他的生计,因此成为我大魏的一大隐患。”
“你的意思是,分田吗?”
太上皇的眼睛眯了起来。
贾琦道:“陛下,恕臣直言,这只能缓解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
少帝非常惊讶,脱口而出:“为什么?”
“回万岁的话,是因为赋税。”
“赋税?可是,皇祖父在位的时候,就一再声明,永不加赋。”
贾琦叹息一声,再度跪了下来,微微仰视少帝,道:“万岁,赋税赋税,指的其实是两个部分,一个是田赋,一个是人丁税。田赋自古以来就不高,以我大魏为例,最低的三等河滩地,一亩一年才一百文,而最好的上等水田,一亩一年也才九百文,不到一两银子。微臣在禹门口到潼关的那九十万亩河滩地,一年才缴纳九万两。真正让百姓承担不起的,是人丁税。”
“人丁税?”
“是的。如今全国的人丁税普遍都在四两上下,有的地方甚至高达九两。这也是为什么风调雨顺的太平之年也有流民的原因。万岁,人丁税太高了,百姓负担不起,也不敢生孩子。如今经历了兵燹和天花之后,如果不降低人丁税,百姓也不敢放开了生孩子,短期之内,人口也不会有大幅的增加。”
“四两的人丁税很高吗?”
贾琦定定地看了少帝好一会儿,然后道:“是的,万岁,很高。这也是为什么当初臣跟下面的流民说,我为他们争取到了一年三两六百文的人丁税的时候,那些百姓会欢呼雀跃甚至给我磕头上万民伞的原因。万岁,京师人烟鼎盛,物价也比别处高,因此不大显,其实在别的地方,就像是通州、保定,甚至是天津,这些地方的百姓,他们给别人做一天的短工,一天能够赚到十文钱,已经是主人家出手极大方了。”
少帝愣了愣,忍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