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劝诫和婉拒, 也没有筹备奢华铺张的登位大典, 甚至连让人给自己写文章以得民心都没有,新皇帝坦诚得让人害怕,对各种仪式的不在意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可奇异是, 就是这样以为根本不在意名正言顺的皇帝,却基本上没有遭受任何质疑与反对之声, 尽管他登位后就直接改了国号, 让“魏”正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我们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也就是这个道理。
史料并没有记载同样“得民心”的吴国太子殿下在被俘后的事情, 本来, 这样一个败军之将, 在敌营中遭受什么想也能想到, 一般来说这样的情况, 大家都会默认他早已无声无息地遇害了。
可放在莫行歌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神秘人物身上, 大家还真是没那么确定起来。
关于他后来去向的说法非常多, 有官方的研究,也有老百姓自己的想象和戏文的编排,其中最受欢迎也是最荒诞不经的一种演绎, 便是一折关于“英雄相惜弃暗投明”的戏码。
正巧后来在被称为“楚”军的莫行歌的队伍当中, 出现了一个常年以黑纱蒙面的神秘人, 这神秘然武艺高强、韬略出众,虽然从不亲自带兵上阵打仗,但新任楚王显然相当仰仗他,军中大小事宜都要与之商议过才做决定。
只是这样一个人,在楚国平定天下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要说接受封赏,便是连个京城的宅子都没捞着。
后人们对他的名字也不得而知。
以至于到了后来,许多人都言之凿凿地肯定这个人在历史中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是当事人为了故弄玄虚而凭空□□出来的一个人物——而不管这些“聪明人”怎么说,爱看戏的群众还是常常把这人与失踪的吴国太子联系起来,认为他被俘后被莫行歌感化,竟然转身帮起了自己的敌人。
许多人对这说法嗤之以鼻,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地散播着相关的“谣言”,毕竟,这种狗血又足够感人的东西是大家都爱说又爱听的。
不过,即使是这些人中,其实也很少有人真的相信自己的说法,那也实在是太扯了。
可有些时候,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恰恰就是真相。
苏怀瑾和易修合作打下吴国的时间要比打魏国稍微长一点——毕竟这里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