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军途中捡到人这种事,尽管算到现在他已经打了十年仗, 却也不是能时常遇到的。
何笙那孩子是齐国公的小儿子, 今年才十五岁, 正是他当年上战场的年纪,小少年出身书香世家,却偏偏对舞枪弄棒一类的事情乐此不疲, 上次回朝的时候,天天在家里被吵闹得苦不堪言的公爵大人第一时间就求见了太子, 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带着幺子出去见见世面。
当然,只是见见世面而已, 上战场拼杀什么的, 这种娇生惯养的少爷做不来, 易修也不放心让他上阵。
基于这一前提, 再加上何笙个性活泼好动, 还挺讨他喜欢, 因此将军大人对这个“空降亲兵”优待得很,并不以军中那些过于严格的纪律来要求他, 往常闯了什么祸,也是包庇为主。以至于全军上下都知道大佬身边来了个颇受宠爱的小猴子, 没事儿最好别去招惹。
何笙善心大发帮助难民也不是第一次了,魏吴两国常年征战,边关的百姓生活自然困苦, 大量流民争先恐后地往关内涌, 路上累死饿死的不计其数, 即使吴国国内条件比魏国好上不少,路边也常见饿殍,其状相当凄惨。
不食人间疾苦的小少爷对这些人十分同情,再加上易修惯着他,口袋里总有不少零食小吃,路上还真救了不少濒临饿死的灾民。
他也聪明得很,救人并不大张旗鼓,因此还没遇到过弄巧成拙的糟心事。
快饿死的就给食物,快病死的就给医药,有时候还会得寸进尺地把人带到医疗帐去大摇大摆地找军医——易修开始的时候是有心阻止他往回带这些不明不白的人的,可后来见他辨识敌友的能力还不错,捡回来的人在治疗之后也通常能为军队提供服务或情报,便半推半就地默许了他的行为。
这也是苏怀瑾能顺利得救的一大重要因素。
而现在易修糟心的源头,也正是为此。
他一向都是一个利益主义者,何笙救回来的人,有用的留下,没用的最多给简单包扎便赶出营去,他的军营既不是救济站也不是难民营,后方好不容易筹措的粮草给手下的士兵还嫌少,可不是用来给无用的灾民疗伤果腹用的。
而那个失去记忆的男人所受到的待遇,却明显有些过于优渥了。
——这自然是有原因的,苏怀瑾玩笑似的猜测还真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