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是捡来的机缘,不过这小子的运气可真是一贯不错。
这边杜蘅还在和毕胜小声嘀咕,那边李白已经上前几步,不卑不亢地朝重明鸟说道:“我知道你是重明鸟,你为何来到这片山中?”
李白问话的时候,卿平已经将手放在了腰间的剑柄上,一旦重明鸟像伯奇、疆梁一样准备危害人间,就算对方是凤凰的亲戚又如何?卿平今天就不准备放它回去了。
好在重明鸟只是懒洋洋地回答:“如今人间瑞气已经不多了,这里残留的天子气令我觉得很舒服,而且芒砀山上生长有一种我爱吃的朱红果,故此前来。”
原来是只吃货。
众人这才放下心来,杜甫笑着对李白说:“我听说这种鸟心思简单,上古时人们只要给它喝一点琼玉的膏液,它便能飞来为其驱散猛兽,但一旦有人得罪了它,三年五载都是不会再来了,看来传说不是无根之木。”
李白却说:“这只重明鸟只有几百岁,还是只幼鸟,根本不懂什么,但它话里透出的意思却使我忧虑……”
“太白兄的意思是?”
“人间太平盛世,祥瑞便会频繁出现,这些都是帝王之德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但现在贞观盛世才过去多久,重明鸟却说人间瑞气稀薄,还不如汉高祖刘邦留在此处的一点天子气残留令它感到舒服。”李白感叹道,“大唐恐将盛世不再啊。”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李白、杜甫、高适哪个不是关心民生的诗人,这盛世之下的狼藉他们何尝不清楚?但被明明白白点出盛世不再,对于这些胸怀壮志却难酬的诗人来说,却是有些难以接受。
李白在长安呆了几年便呆不下去了,被唐玄宗赐金还山,寄情山水和求神问道;高适仕途不顺,在梁园寄居多年;而杜甫参加科举却遇到了jian相李林甫“野无遗贤”的闹剧,那一年的科举竟然无一人上榜——明明他们那么多才子等着为朝廷效力,李林甫却上奏道“陛下圣明,天下人才全部被您收归己用,这山野之间已经没有遗漏的贤能了”,这种话竟然能被唐玄宗所相信,很难让人理解这位曾经一手开创了唐朝历史上第二个空前盛世的圣明皇帝这些年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场的人里只有一个穿越来的杜蘅知道安史之乱就在不久的将来等着大唐的诸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