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也知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道理,这个世界讲究同姓同根,她借贾母的手弄死了赖嬷嬷,虽说宁府的赖二只是他小叔子家,可是谁知道这小子以后会不会找自己报仇雪恨,再者,这赖二家的也不是那么清楚的人,随后被查抄的财务里面也不少宁国府的东西。
贾赦可比邢薇小气的多,邢薇也不是多么心慈手软的人,赖嬷嬷死有余辜不说,赖家人被邢薇丢给了贾赦,却是被她牵连的,可邢薇也不觉他们有多么的无辜。
这个时代讲究连坐不说,也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说法,他们既然享受了赖嬷嬷带给他们的荣华,就该有心理来承受她带给他们的灾难?何况这些人也都不是多么无辜的。
就说那赖尚荣,现在看着小,似乎被家人牵连十分委屈冤枉,可是再过个十来年,原著上他不是还上杆子的“检举”贾家人的罪证,枉他还是托贾家人的洪福做的官。
对于这种转头就出卖主子的人,不先把他一巴掌拍死了,还等着他反咬你一口不成?
新换的管家自然是个识时务的,急忙便去清查了一番,又拿来宁国府的账本仔细翻了,回老付氏道:“还了借银府库里还能剩下三千两来。”
宁国府军功起家战争财发的足,后来得的功勋田、铺子什么的也多,宁国府人口又少,除了在族人身上花些个外,基本上没有大的开销,尤其现在贾珍还小,老付氏当家,最大的开销人情往来上趋于平衡,剩下的一家人虽说也是穿金戴银,可主子到底少,花销有限,——总归是收大于支。
其实老付氏只知道荣国府的欠债是王氏和贾政作的,并不知道其中还有早期替圣上代养兵时借贷——那时候刚刚建国收兵,贾演、贾源手里有银子也不敢真出钱去替老圣上发军饷,只等着老圣上那一天开口收回去便罢,只这老圣上也有意思,不知道是国库紧张,还是信任或是试验“忠心耿耿”的老部下,再者或许打着相互牵制的心,一直不肯“杯酒释兵权”,这一拖下去,老一辈人去了个差不多,就是老圣上自己也归了西,——都是常年打战,身上多少都带着伤,留下来的凤毛麟角却也被俗务缠身。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换了皇帝,国库的银子支借起来也不如先前容易了,这些人便开始动用自家的库银,时间久了,就成了惯例,这圣上也换了,老一辈人也去了,代养的兵渐渐的就成“私兵”,也没有人提归还事宜了,也真亏了这兵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