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日子没见,四弟又长高了。”李霖拍了拍李霄的肩膀,笑着说:“只是还是有些瘦弱,不能疏忽了骑射。”
李霄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许皇后便笑着说:“这孩子太柔弱,就让他做个书生吧。”
李霄的课业的确是没的说,尚书房的先生们都是夸赞过的。他志不在骑射,李霖也不便多说。
三人坐下吃了顿饭,李霖又考校了李霄的功课,才离开。
晚些时候,礼部果然叫人送来了卷子。
与暹罗合作出海的事终于得以顺利推行,李霖的心情大好,午后还专程去校场跑了趟马。晚上也多用了一些,看见那一摞卷子,他笑问身边伺候的德善:“不知若是孤前去应试,能否取中?”
“殿下说笑了,您去考,自然是头名。”
李霖不过是随口一提,闻言笑了笑。他倒是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只是以他被谈太傅一手教导出的文采,和詹事府的先生们共同培养的策论水平,去与其他试子比,难免有些欺负人。
想起谈太傅,他不由自主想起另外一人,眼神也黯淡了许多。
不知道,他现在是在哪儿。
李霖整理了一番思绪,才开始看卷子。
卷子有《四书》和《五经》题,《四书》题都是一一的,《五经》则按照试子选取的本经分为五房。前三十名中,每房人数相仿。每张卷子先由字体清秀的专职人员全部誊抄,杜绝被做上记号,或是抄袭舞弊,再由该房的考官一一批阅,分三等,依此以画叉、三角和圆圈为标志,写得好的句子还会直接被圈出来。
李霖一份一份看过去,只觉得不愧是大昭三年一度选出的佼佼者,各个文章都做得花团锦簇、文采斐然。只是在李霖看来,终究有些过于中规中矩,很少有能直抒己见的。
又翻了一页,他突然眼前一亮。
这份卷子排名并不太靠前,一排的圈里偶尔掺了几个三角。但是几乎句句都由圈注。究其原因,还是太过大胆。
考生不仅直抒己见,还大放厥词,极力盛赞开放海禁。
批改有涂抹的痕迹,想来今日早朝之后见到太子殿下支持出海,考官们又改了看法,才把名次提了上去。
李霖看得畅快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