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扯着脖子就喊了起来,“辽王已死,降者不杀!”
他左右的骑兵也跟着一起喊了起来。不少辽军士兵转头一看帅旗倒了,还以为辽王真的死了,这群不过打了几仗的普通人哪有不乱的,被战力强他们许多的靖军杀得混乱不堪,眼看就要败了。
这时候的士兵哪有什么忠诚度可言,顺风战当然一切好说,若是攻坚战哪有不逃的。官渡之战,袁绍的军队是曹cao的数倍,结果一旦军心大乱就被曹军追得四散而逃,更何况辽军面对的是与自己人数差距没多大的靖军!溃兵越来越多,军官根本阻拦不住,兵败如山倒就是这么个道理。
辽王司徒标倒是懂的决断,一看败军之势已不可阻,立刻带着溃兵仓皇撤退。没有王旗的指引,江源根本看不出谁是辽王,只得放弃追杀辽王,带队追击辽国溃兵。
这一战足足持续了一天一夜,斩敌两万余,投降五万余,其余都丢盔卸甲逃窜光了。
只这一战就击溃十四万辽军,解了京城之围,江源笑了笑,他倒要看看在大靖这种军功最上的王朝,还有谁能拦住睿王夺嫡之势!
作者有话要说: 斗将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王士禛在《池北偶谈》中说,古代真有斗将之事,并非稗官之妄说。王士禛引《剧谈录》说,唐时白敏中征讨叶蕃,有一高大威猛的黑衣酋帅出阵邀战,这时有潞州小将驰马而出,弯弓搭箭,射中其面,然后冲上前去抽剑将酋帅砍落马鞍。此小将真是勇猛,可惜没有留下姓名。王士禛又举了两个例子,以《剧谈录》中李临淮部将白孝德斩贼将刘龙仙,及《五代史》中周德威生擒陈夜叉等旧事为证。
号称清朝历史考据三大家之一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中举出了更多战阵斗将的例子,其中大都来自于正史。根据赵翼的介绍,自春秋以降,以至秦汉,正史中关于斗将的记述很少。《春秋》记载,鲁僖公元年,鲁国公子友帅军在郦击败了莒国军队。赵翼称《左传》里提到,当时公子友对莒挐说:“我们两人之间有仇隙,士卒何罪?”于是屏退左右而相互搏杀,单挑中莒挐被击败而活捉。可见,斗将之事,春秋时就已经有了。但现存的《左传》中找不到二人厮杀的记述,不知赵翼参考的是什么版本。《汉书》曾记述,汉王刘邦与项羽在广武交战,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刘邦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命勇士出阵挑战,却被汉将楼烦一箭射杀。刘邦真是聪明,虽在阵前失了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