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火烧着的大山扔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变成血,海中的活物死了三分之一……”
人们听了都感到惊恐。
这有违常理的景象,莫非是神降的预兆?
城市好像被不祥的阴云笼罩了,人们感到自己的命运在眼前上演——
第二天,鹿昂开始下雪。
即使是在最寒冷的冬季,鹿昂也很难见到一场雪。这雪却一下就是七天。
人们对种种异常迹象感到害怕,不祥的预言再次在鹿昂流传开。
还有人说援军没有攻打英军,是因为发现了勃兰特准备了军队,想要黄雀在后。等弗里西的军队和英军打个两败俱伤,他们好捡现成的便宜……
听起来有理有据。
援军迟迟没有动静,人们的内心早就变得焦灼而沉重,抱怨与祈祷一样澎湃汹涌。
又一日,雪停之时,下起了夹着冰雹的大雨。
夜晚,天空仍是黑暗,云朵却闪闪发亮,仿佛日夜的界限也出现了模糊。
种种异象,接连不断,实在超乎寻常人的想象,就连苏试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观,也差点发生动摇。
人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宗教的慰藉,而这也是苏试为什么在加入城防之后,也仍坚持神庙工作的原因。
对信徒充满号召力的神庙,是一个非常好的控制舆论的场所。
祭司们试图让平民们坚信,天灾也好战争也好,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错,是他们的罪恶引来了灾难。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引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内部的民众暴/乱只会加速鹿昂的灭亡……
为了安抚、引导群众,香兰祭司院主持了一场盛大的游/行。
长长的队伍首先从鹿昂大神庙出发,那时天刚蒙蒙亮,还没开始下雪,地面留着残雪和水迹。
德高望重的祭司手持一把银十字架走在最前方,四名辅祭跟随其后,手抬着被安置于桃花木托盘上的圣母像。两旁各有一名祭童摇动香炉,馨香的烟雾在空气中氤氲着,这圣洁而昂贵的香气,使人如痴如醉。
苏试负责领唱圣歌,歌声缓慢低沉,带着悲天悯人的味道,如一汪平静的痛泉。男男女女包括儿童,都穿着简陋的衣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