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戚琰在这件事上还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的。行业里如日中天的那些公司并不容易收购,好收购的又多半经营不善是个烂摊子,戚琰千挑万选,做了不少调研看了很多资料,连带着给许驰和秘书办也增加了不少工作量,总算是挑中了一个满意的——星悦影视传媒。
星悦影视传媒原本也是华国一流的影视和经纪公司,出品过很多经典影片,也培养出了不少红极一时的演员。可惜因为决策者眼光不行,最近几年来投资的影视作品接连赔本,又受到对手公司频繁挖角,发展势头好的艺人出走大半,股价连连下跌。这时候星悦的一线艺人几乎一个都没了,二线的也不到十个,连带有能力有人脉的经纪人和高管也纷纷跳槽,整个公司的气氛可谓十分萧条。
现在的星悦除了还有一套完整的影视出品流程和一点经验和人脉,其他可以说什么值得看中的也没了。而且因为接连投资失利,资金也十分短缺,想要用它赚钱还得先再投入一大笔钱,不得不说其实也是个烂摊子。不过戚琰不缺钱,又是第一次进这个行业的人,需要的就是渠道。
对于戚琰来说,这个公司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舒梓沐的编剧事业得到保障、 发展顺利,因此戚琰最看重的,就是星悦完整的影视制作流程和出品渠道。有了这两样,收购星悦就是有意义的。
当然收购之后星悦继续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一个影视传媒公司没有优秀的制片人导演编剧艺人,绝对不可能赚到钱。星悦现在没有,那就得另外去找。除了挑选新人,也得去其他公司挖一批人过来。不过戚琰准备挖角的重点是制片人导演编剧经纪人,包括后期团队都要,唯独艺人无所谓,可以慢慢培养。
只要有了好本子大导演大投资,演员很容易被吸引过来,倒并不一定得是自家公司的。一部电影只要舒梓沐得利,演员的收益戚琰不介意分给竞争对手,毕竟挖角的话,但凡红一点的明星,一般代价都比较大,而且要谈下来也很费时费力。而且星悦被他们收购之后肯定要进行重组翻新,难保这些人就会自认为是新星悦的元老甚至救世主,以后在公司里端架子,管理起来还麻烦。
戚琰决定让星悦以后的发展方向偏重影视出品而非艺人经纪,在完成收购后立刻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内部的重组,并且开始和一些看好的导演编剧等进行接触,尽量挖掘人才。
许驰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特别大牌的导演之类的还得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