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宸殿的时间越来越短,让太子处理的公务也越来越多。
而与此同时,太子身边也不知不觉的围绕了一群年轻的官员,郑玄掌握实权的时间太久,很多中青年臣子都是他一手提拔,兼之他又跟赵翀有了别样的姻亲关系,又有郑家在后面给他撑腰,很多老成和世家都不愿轻易得罪他。
太子想要夺回统治地位,只能联合一些新晋的、投靠无门的官员,这些官员大部分也是世家子,这也是世家惯用的手段,家族派出多个弟子分别辅佐不同的人。
世人常讥笑吕布为三姓家奴,也不过是欺负他是寒门出身,能仰仗的只有自己,所以才会改投三人,要是世家的话就派三个弟子分别辅佐三人。
郑玄对太子这一切都睁眼闭眼,在他看来那些嘴上无毛的小子根本成不了大气候,但是娇娇提出的《告缗令》让他有了新的想法,他又通过王朗和何六在翰林院中的关系,怂恿了几个思想颇为激进的少年郎去了太子身边。
同时边境镇国公世子一封又一封的要钱奏折送来,让初接手朝政的太子头疼不已,他又不想对郑玄服软,毕竟自己好容易才从郑玄手中争夺了部分权利出来,这一服软就等于将皇位拱手相让了。
太子有时候真不理解父亲,明明他才是阿耶的亲子,郑玄就算是他的孩子,也不过是他在外面生的野种,他对野种比他们还好,他就这么想将大夏江山拱手相让吗?
只可惜圣人永远无法回答他这问题了,因为随着圣人的病情加剧,他现在能记得的东西越来越少,大部分时候连长乐和郑玄都认不清了,只有长乐偶尔提及去世的皇太后时,他才有一点反应。
随着圣人病情恶化,他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郑玄和长乐商量过后,便将圣人移到行宫休养,太子虽依然住在东宫,但平时办公已在紫宸殿了。
至此大夏的权利中心已从圣人转移到了太子手上,贤妃也俨然成为后宫之主,即便是王贵妃也要退避三尺。这一点王贵妃心里早有准备,她无子,圣人驾崩后,她迟早会有这天。
因此她很识趣的在圣人离开皇宫时,就跟着圣人一起去了行宫伺候。长乐看着枯瘦如柴、昏昏沉睡的父亲,再看看意气风发的太子,心里百味杂陈。
在阿娘去世前,她就反复告诉过,自己会有这一天的,她以为自己能坦然接受这一天,但她从来没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