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汉子,有些还是十三四岁就顶着别人的名字入的伍。这些人没有半点背景,去的自然都是条件最严酷的边境,能好胳膊好腿地回来,已经是叨天之幸。
可是这样的人,所谓的回来,能回来哪里呢?
然而这样的人,对他来说,却可以解燃眉之急。说是叶家送来的人,其实还不是看在屠浩的面子上?他和叶将军府上,可从来没半分交情。他那个学生,现在才那么大一点,将来还真是让起期待啊。
纸封里装的是一个个姓名,记录的全是过了正月十五之后,会到江丹书塾来报道的学生。
揽月先生的名头很好用,京城中素来是消息灵通的。揽月先生开办了一个书塾,专门收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的事情,家里有点门路的人家很快就都知道了,有自己寻过来,或者请托了关系过来,都要将子弟送过来的。短短时间内,登记在册的学生就已经快有了五十个。
国子监的门槛太高,哪怕是王公贵族,也不可能将家中所有子弟全都送入国子监内。家中虽然有家学族学,却不利于子弟们拓展人脉。另有一些家底薄的,只能请一个西席在家讲学,可大部分并不能请到真正有学识的先生,一般都是些落第秀才,最多也就是让家中子弟多认两个字罢了,谈不上能养成多好的才华学识。更有一些纨绔子弟,把西席打跑的也不是没有。
但是江丹书塾初建,能够容纳的学子总共就只有这么多,得到消息晚的纷纷懊悔不已。更有些不死心的,还在四下奔走,托人情拉关系,想将族中子弟送进来。
关系拉到屠家的也不是没有。
这些和屠浩没什么关系,都是他家爹的事情,反正当人爹的嘛,总得给儿子擦屁股不是?他万事不理,窝在屋里写计划书,删删减减地写了厚厚一沓。
屠英本来想找弟弟玩耍,一看他那样子,就想到自己还漏了几张大字没写,手掌心发疼,赶紧去写字了。
屠夫子忙了一整年,本想着这些天和儿女们多亲近亲近,却没想到儿子女儿比他还忙。他顿时就觉得有些没趣,干脆跑去江丹书塾,看看能不能帮上老朋友一点忙,顺便带上叶家的外甥们出去,免得他们在家里把房子给拆了。
然后没过两天,揽月先生就把一封厚厚的计划书递给他看:“屠兄看看,这是令郎写的。”
屠夫子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