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听了,点头应是。
魏九功研墨,景和帝口述,圣旨的内容竟是升江南分守道兼应天府知府林海为正二品兰台寺大夫,到扬州任两淮盐运使一职,回南即和现任巡盐御史甄应嘉交接。
林如海一听,若非他在江南历练已久,又性格沉稳,只怕运笔都要手抖。这一任满,从正四品到正二品,又是一升四级的体面,满朝文武,再没有比自己升得快的。林如海何尝不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漫说伴君如伴虎,圣心难测,今日之体面有可能变成他日之猜忌。只这一道圣旨宣出去,就不知道要得多少官员暗中嫉妒。只是圣人旨意,不敢不从,恭恭敬敬的书写完毕,圣人接过圣旨过目一遍。
林如海原本运笔如刀,力透纸背,一手字写得极好,几年下来,似把这些年的历练也沉淀在一手书法之中,看着竟更韵味无穷。景和帝见圣旨之上,字迹工整,丝毫不见欣喜或是恐惧的笔锋烦乱,可见运笔之人心定得很,亦是赞赏林如海的沉稳。
盖上玉印,将圣旨交给林如海,嘱咐自去上任。甄应嘉也在京中述职,吏部一切手续京中可办,便不再派吏部官员下江南宣旨。而江南分守道一职,景和帝虽未明言,林如海听那个意思,只怕在景和帝从京中派官之前,依旧是自己兼任。
盐铁两项,乃国之重器,说关乎国运也不为过,两淮盐运,占了全国盐运的一半,盐税亦是一半。加之江南乃国之粮仓,盐粮两项交给林如海,竟是把半个国库的进项都压在了林如海肩上。
林如海接了圣旨,出了上书房,不知怎地,非但没有觉得欣喜,反而觉得比首下江南,肩上担子更加重些。为君之道,重在御下分权,自己如此位高权重,换别人恐怕兴奋不及,林如海却觉只怕如今太过风光,日后有所隐忧。
林如海出了上书房,宣的下一个述职官员便是甄应嘉。
甄应嘉依旧三跪九叩的行了大礼,站起身来,景和帝问话,他一一作答。
圣人问:“甄卿家奏折上说,林卿家在任时鞠躬尽瘁,才干出众,乃是国之栋梁,留在小小应天府,屈才得很。这些年来,朕倒是极少见甄卿家如此褒奖一人啊。”
甄应嘉见景和帝神色,想到魏先生交代,垂首答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圣上把参奏之责赋予下官,下官若不据实禀奏,万一因此错过治世良才,岂不是下官的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