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多数时候皆在金陵。甄应嘉自是把今年收成如何不好,灾民如何流离失所,现在多少人连棚户房舍都没有,又要过冬,这个冬日不知道又要夺走多少人性命的话说一遍。神色间,满是悲天悯人。
末了,甄应嘉看着林如海说:世人都说探花郎才能出众,得圣人赏识,凭多难的差事,到探花郎手上都迎刃而解。自己无能,虽然有心为一方百姓造福,却惭愧得很,施了几日粥只是杯水车薪,要解决广大百姓的燃眉之急,自己也只能唯父母官马首是瞻了。
林如海听了,这一顶高帽子下来,是要把担子放自己肩上了。沉思一阵,脸上做出很是为难的样子。
甄应嘉又道:“我实在是尽力了,不过林大人既是国公府上的姑老爷,咱们也是一家人,我少不得再出一把力,把去岁我家府上所有庄子的收成全都舍出来,先解了燃眉之急。”
林如海拱手说:“难得真大人为黎明百姓着想,肯出这样大的力,只是甄家这么大的家业,族中上下上千口的人。甄大人自己紧着些,只怕族人下人也有怨言。容我再想几日,七日之内下官还没有应对之法,也只有承了甄大人的情了。”
听到林如海竟然推脱,甄应嘉始料未及,一时乱了他的套路,他竟猜不透林如海打的什么主意了。只得送了林如海出来,心道:我就不信你初来乍到还能有别的法子,七日之后你自然会求到我的头上来,我也不慌这几日。
原来知府和盐课政虽然同为从四品,但是巡盐御史有参奏职责,可以弹劾官员直达天听,而知府却没有此责,如此一来,巡盐御史实权比知府大了几个等级不止。甄应嘉倒是不怕林如海不就犯。
在江南有参奏职责的还有道员,江南分巡道的路子甄应嘉早打通了,只分守道文澜油盐不进,所以甄应嘉联合溧阳县知县做了个局,诬告文澜贪污。估算着日子,密奏进京不久林如海就南下了。甄应嘉就猜林如海来得那么急,此来除了任应天府知府,只怕还和分守道一职有关。竟还真让他猜着了。
所以甄应嘉一面找林如海商议安置灾民,一面准备好向林如海施恩,林如海现在府衙的椅子还没坐热,哪里来钱粮安置灾民?如果林如海真接了自家的钱粮安置灾民,受了自己恩惠,以后就少不得受自己牵制,金陵一样是自己说了算。
甄应嘉回到家中,甄太太却不在。问起来,才知道甄太太出门做客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