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潜善欲发张浚出任兴元知府,被宋高宗留任为礼部侍郎;同年十月,张浚兼任御营使司参赞军事,从此参与抗金的军事活动。
建炎三年二月,金军数百骑突袭“行在”扬州,宋高宗仓惶出逃,张浚与吕颐浩追随渡江,中书侍郎朱胜非任节制平江府、秀州军马,张浚任同节制军马,驻守平江抗金。
不久,朱胜非召赴行在杭州,留张浚驻守平江。
三月,杭州发生苗傅、刘正彦兵变,宋高宗被迫退位,3岁皇子赵旉被立为帝,孟太后垂帘听政。
张浚在平江组织张浚、刘光世、韩世忠等所部勤王;平定了“苗、刘兵变”,宋高宗复位,张浚升任知枢密院事。
张浚的母亲计氏,是位品德高尚的夫人,为人厚道,治家有方。
计氏靠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种地劳作,养育张浚;母子过着虽衣破但整洁的清贫生活。
计氏省吃俭用,供儿读书。张浚刚学会说话,计氏即教儿读父亲生前所写文章,讲其父为官刚正的故事。
张浚写字时,计氏在一旁纠正姿势;吃饭时,教导他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张浚20岁选入国子学,在他离家时,计氏哭泣着对儿说:“咱孤儿寡母,门户寒微,母亲希望你成才立业,你一定要把父辈事业挂在心上,继承发扬。忠心报国为民办好事,就是粉身碎骨也值得!”
张浚在母亲的教导下,终于成长为刚直不拗的抗金名士。
建炎四年初(公元1130年),张浚被宋高宗钦点为钦差,前往陕西考察军务,准备与金兵进行决战。
然而,喝凉水也硌牙,张浚一行一到陕西少华山,便被金兵围塞堵截。
吴玠得知钦差大人张浚被金兵围困的消息后,立即安排吴璘在大祭桩现场坐镇指挥,自己则率1000骑兵,向少华山赶去。
吴玠的坐骑是骕骦宝骥,日行千里;人不困马不乏,1000名骑士却不能同日而语。
吴玠怕耽搁救人,便让孟洋、雷鸣率马队后面跟上;他则单枪匹马,向少华山驶去。
来到少华山下的骷髅沟,却听前面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吴玠勒住马头伫立道旁,便见一个身着宋朝大臣服饰的人骑一匹枣红马,从南边飞驶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