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宸抱着杨佑柔声安慰,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的影响也在慢慢消退,杨佑做噩梦的时间越来越少,也能在他怀里安睡。
他在哪里见过?
敖宸这才惊觉,他忘记得太多。
那些曾在他生命中闪烁过的吉光片羽,俨然成了大堆污泥记忆的陪葬。
等杨佑完全忽略掉死亡带来的影响,已经到了秋天。杨佑也瘦了不少,被瑞芳压着吃东西补回来。
这期间,他砍掉了自己陵墓修建钱财的八成,并且立下遗嘱,他不要任何活物殉葬,死后也不需要随葬品。
虽然官员们有不少异议,但杨佑都以体恤民力为由驳了回去。
骊都四郊,秋叶如火一般燃烧着。他迎来了科考改制后的第一批进士,虽然世家依旧占着大头,但寒门的比例明显比以往高了很多。
至少今年他能够在三省和六部清走一批尸位素餐的人,换上新鲜血液。陆善见因为改制的成功,以布衣跻身朝堂之上,杨佑让他当了参知政事,是个五品的小官,但却有参与朝政讨论的权力。
如果陆善见干得好,他可以继续升职,如果政绩寥寥,参知政事这种说有就有,说无就无的散官也好安排。
杨遇春也来了消息,已经到了卢龙,不日即将回朝。
唯一让杨佑头疼的是,在同一时间,刘颇和商洛都病倒了。
刘颇是腿脚不利索了,不能走动。商洛的病情更为严重些。
最先发现不对的是杨佑。
上朝需要讨论的时间往往比较长,商洛最近慢慢开始频繁向他示意自己要出恭,人也很快地消瘦下去,原本富态的老头变得精瘦。
当时杨佑就提醒他看看大夫,但他手下老臣不多,有本事的老臣更不多,商洛有心养病,也得花大量的时间处理政务。
如今突然病倒,杨佑满心愧疚不已。每日下朝都要带着御医和药品亲自去两位老臣府上。
国不可一日无相,刘颇和商洛各自向杨佑推举了人选。
一个是崔家的崔和,按辈分应该是崔琰他们的爷爷,从杨庭一朝一直是尚书省右仆射,因为崔琰牵扯到二皇子谋反这才自请辞官,后来一直在家闲居。但他的二孙子崔珏是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